大唐真的养不起一支水师吗?自然不是。 但养水师没有那么简单,需要投入的资源实在太多了,多到了能把朝廷财政拖垮。 这一点都不夸张,大唐的岁入才三百多万缗钱粮。 之所以这么少,是因为朝廷不收商业税,没有施行盐铁专营,岁入主要来源于地税和人头税。 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减少溺婴的情况,李世民时不时的就赦免人头税,所以这个税种每年能收上来的税也不多。 朝廷的收入基本就是地税,岁入低是很正常的。 还好朝廷不需要支付军饷和地方官的俸禄,否则分分钟财政破产。 初唐施行的是府兵制,就是把地分给百姓,谁家拿到地了出人当兵没有军饷。 官员俸禄是分开的,只有京官发俸禄,地方官则给职田。 所谓职田,就是划分出一部分土地,每年的产出就是本地区所有官吏的俸禄。 产的多了大家分的就多,产的少大家分的少。 但即便如此,三百多万缗对于一个中央帝国来说还是太少了,每一个铜板都要仔细算好该怎么花。 所以养水师是特别不划算的,性价比也不高——主要大唐的重心在陆地,海洋没有什么敌人。 前世李世民和李治缩衣节食打造了水师,等灭掉高句丽平定辽东之后,差不多就解散了。 如果棣州等地富不起来,在这里养一支上规模的水师是很不划算的,时间长了真的能把朝廷财政拖垮。 很简单的道理,吃喝拉撒都要钱,如果本地穷就只能从外面采购,来回运输折腾成本太高。 如果本地富裕,就近采购非常方便价格也便宜。 而且水师必须有配套的造船厂,如果船厂只为水师服务,成本就太高了。 如果棣州等地成为商贾云集之地,需要船只的人就会变多。 到时候造船厂就不愁没有生意做。 可以说,在繁华之地养一支军队需要花费的成本,要远远小于在偏僻荒凉之地养一支军队。 更何况一旦盐场建成,大唐将会多一处财源,有钱了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而盐场也必将成为敏感地带,需要一支军队来保护安全。 总之晒盐法彻底把局面给盘活了。 李世民越想就越是激动,好呀,实在是太好了。 不过毕竟是见惯了大世面的皇帝,他很快就恢复平静,问道:“你还有何建议?” 陈景恪摇摇头道:“没有了,剩下的就是从医术方面为大唐的军队提供一些帮助了。” “我有一些方法可以减少士兵患病的概率,还有几张药方,用好了能让受伤将士的死亡率降低数成。” 李世民笑道:“这个帮助就已经不小了,回去尽快把方法写下来送入宫中。” “你接连立下大功,我都帮你记着呢,待时机到了就一并封赏,保证你满意。” 陈景恪笑道:“那我就不客气,先在这里谢过圣人了。” 从皇宫出来,陈景恪长吁了口气。 能做的他都已经做了,这次征高之战具体是个什么结果,就看李世民的能力和天意了。 虽说他不准备从政,可作为一个穿越者面对历史大事件的时候,怎么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呢。 再说既然决定要抱皇家的大腿,那最好表现出足够的价值。 我确实不出仕,但不妨碍娶公主呀,也不妨碍偶尔给皇帝当一下幕僚。 回到家中,他就动手编写了一本小册子,取名叫《卫生防疫法》。 顾名思义,就是前世最简单的卫生防疫和紧急救护知识。 在这本书里面,他正式提出了细菌和病毒的概念,肉眼不可见却能传播疾病。 本来他是想继续用疫虫、疫气这样更容易为人接受的词,不过想到这是正儿八经的科普类医书。 很可能今天他写下来的东西,就会成为标准和共识。 如果使用疫虫这样的词汇,很可能会为后续的医学推广带来一定的不便。 索性直接拿出细菌和病毒这两个词汇,不论大家能不能接受,只要他们知道这两个概念就行了。 所以对这方面的介绍只是浅尝辄止,加起来也就两页纸的内容。 重点是后面的具体防疫措施。 就算对这两个概念持怀疑态度的人,只要愿意照着后面的方法去做,也一样能起到防疫效果。 讲卫生勤洗手洗澡是最基本的,住的地方要打扫干净,不要随地大小便,不要喝生水吃生食。 尤其是不要在野外的河流里喝生水、吃各种生脍,因为这些东西里面不光有细菌病毒,还容易有寄生虫。 寄生虫通过生肉进入人的体内,会感染虫病,下场非常凄惨。 而高温做熟,能杀死细菌和寄生虫。 还有就是喝热水。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全世界就只有中国人喝热水。 是的,真相就是这么不可思议。 跑到国外和外国人说喝热水,他们会很奇怪,你为什么要喝洗澡水? 在他们那里,需要加热喝的水一般就是茶和咖啡。 喝水,基本都是凉的。 中国人养成喝水习惯,其实和传承悠久有关系。 因为我们的文明没有出现过断层,各种医学记录也比较齐全。 通过观察,大家慢慢的总结出来了一个规律,喝热水确实能预防许多疾病。 于是在权贵和医师中间,喝热水逐渐普及。 只不过民间还是习惯喝凉水,主要是没那个条件喝热水。 在古代,烧水的柴火都是很宝贵的,普通百姓哪舍得浪费。 出去干活渴了都是随便找个水源就直接喝了,很多时候还会和牛马同槽饮水。 养成全民喝热水的习惯,其实还没有多少年。 上世纪在‘高丽’这块土地上,咱们和美帝进行了一次较量。 美帝使用了生物战,用各种方法向我们投放病毒。 当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