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我在古代科举种田> 74、第七十四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4、第七十四章(2 / 3)

华,没什么荒郊野岭,几人在路上歇了两夜,六月三十早上才到的鹿鸣郡。

赵家李家本就是出身自鹿鸣郡,他家在鹿鸣郡自然不光是有宅子,还不止一处,这还是他娘从李家带来的陪嫁,只不过这房子老早便租了出去,不然也能住。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嘴,京都周围的地不仅是贵,更重要的是他们压根买不上。而郡里离京都又近京都手里有些余钱的人家都愿意往边缘去买,所以郡里的土地其实也并不便宜。

毕竟,手上有钱的人太多了,真心轮不到他们,从前买好位置还便宜,但这几年,郡里房子是越来做不好买了。

但赵家在这儿虽是有宅子,却算不上大,当初赵太太给赵平悦的陪嫁里便是有一处宅子,赵平安名下也是有的,只是小了些,毕竟他娘还给他在郡里城边儿留了座有泉的山,光这有泉的山便是值不少钱。

提到山泉,不得不说上一句,泉水作用可大了去了,不然姜家嫡支的人也不会大老远跑来鹤溪县上打着探亲的名义去找他们姐弟买山。

这一世人好茶,像姜老太爷和姜老太太没事儿就爱品茶,对于茶道,赵平安就是个门外汉,只知些皮毛,姜鱼林倒是在行,一手茶艺耍的如云似水。

最难得的是姜鱼墨在茶艺上也能做的像模像样,或许是跟他性格有关,毕竟他经常跑去老太太那蹭吃蹭喝哄他们开心,耳濡目染之下也练就了一手好茶艺。

对于煮茶烹的水的等级赵平安还是有大概的认知的,《茶经》有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他爹娘买山的时候也只是为了给后代们留下些财产,退而求其次,挑的不是最好的,本想着日后哪怕家业败了也不至于活不下去。

这山上原本只是种了些果木,并没有泉水,这山里的泉是后来偶然间出现的,慢慢的水流才大了些,即便到了现在水流也不算大,不然这样的山也轮不上他们赵家。

赵平安之前还想着要不要雇个挑水工沿街卖水,都说物以稀为贵,这天然的山泉水总比自家的井水要好的多,好茶的人家也愿意买。

他还想着甚至有没有可能发展成二十世纪的报纸一样,一订就是一个月甚至更久,本身这挑水工就是这一世人的一种职业,包括更夫、柴夫,前世没有是因为有水龙头,有钟表,有天然气、煤气、电磁炉……

总归那水流着也是流着,倒不如多挣些钱,他自己雇几个人或者承包给人,他们姐弟俩总不能老靠着收租过日子,他日后要科考,那花费的银钱可不是一点半点。

都说穷秀才,穷秀才,为什么叫穷秀才,到底还是因为科举花费高,书纸笔墨,上下打点,哪个不花钱?电视里进京赶考的书生总是囊中羞涩靠人接济,还因此与青楼女子一夜生情,拿了人家的卖身钱去科考,再引出后面种种……不是没有原因的。

哪怕是这世他去书院学习一年都得个七八两银子,还不算给夫子的节礼,杂七杂八的算起来也得十几两了。

他们在县上算是大户,寻常人家一年可拿出来这么多银钱出来给孩子上学。

赵平安觉得自己太难了,别人十岁可能脑子里想的是玩什么,吃什么,他十岁就得操心以后的事,这说明了什么?

心理太成熟不见得就是好事,起码他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不过赵平安更知道,相比于更多其他人,能投到赵太太肚子里,他算是幸运的。

话糙理不糙,投胎果然是门技术活。

六月底,三人在姜家门前下了车,由正门入,姜家早就给收拾好了厢房,除了他们带来的一堆行李之外,李程文背后背着的巨型竹篓子更加引人注目。

赵平安姜鱼林已经见怪不怪了,姜家人却是头一回经历。

二十出头岁的李程文生得无比健壮,高大威猛,完全抛却了刚入赵家时的高瘦身材,想来跟这几年去武馆学武有一定关系。

或许是因为性格原因,他至今并未娶亲,李陈氏也并不过多要求,她觉得儿孙自有儿孙福,她给儿子挣够了钱,还愁找不着媳妇儿?

要知道,去牙行买个人才十两左右银子,毕竟这一世人重男轻女的思想是固有的,女孩比男孩还能便宜些。

哪怕是讨个媳妇儿,漂亮些的花个二三十两就算顶了天儿了,那种天仙级别的压根不会出现在牙行。

若只是为了传宗接代,她大不了多花些钱买个漂亮些的女孩回来,只不过她更希望她儿子能遇上一个心灵契合的有缘人,若是二十五之前还遇不上她就给儿子买个人。

李程文这次来是以赵平安小舅的身份过来的,也算是客人了。

“李爷,这背篓小人替您拿进去。”

姜家的下人眼力见儿还算是不错的,只是刚把手伸过去想要接过背篓,就被里头突然冒出的猴头吓了一跳。

猴子龇牙咧嘴,吓退了身边的人,不让人碰这个背篓。

姜鱼林扭头一看,只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