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我在古代科举种田> 74、第七十四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4、第七十四章(1 / 3)

八月秋闱,原定是七月出发去鹿鸣郡,姜大爷说最好是早些去,毕竟郡里离京师近,考官喜欢的文风,过往写过的书或是做过的诗集可都要提前研究,郡里流传出来的可比县上能找到的多得多。

姜二爷二太太也觉得确实如此,只不过六月正是忙着收麦的季节,姜家地又多,若是只一两天倒还行,可他一走就是两个月……

把活儿全揽在他大哥身上,这就有些不负责了。

姜鱼林也不想因为考试如此麻烦他爹,他堂弟姜鱼墨才十五都自己做生意了。

再者说,许多秀才举人都是自己去的郡里和京都,带上小厮便可,也没说叫非要家人陪着。

姜鱼林走上前来,斟酌的开口:“爹,我已经十七了,鹿鸣郡也不是第一回去,自己能照顾好自己的”

姜二爷也有些为难,一边是儿子,一边是大哥,两边他都甩不开,但又必须做个选择。

姜大爷见他一脸难色,主动要求:“老二,要不你去吧,鱼林考试更重要,家里交给我。”

姜河赶忙辩道:“大哥,那怎么成,从前我在的时候都要忙昏头,更别提缺个主事的人。”

虽说收麦子不需要他们跟着亲自动手,但支使下人做这做那的事情也不会少,再加上家里本来还有些生意,这个时间点确实是闲不下来。

原本就是在晚饭后说的,一家人都在桌上,他们两房人还在发愁怎么办,就听坐边上的赵平安忽然开口。

“要不我去?”

姜大爷:“不行”

姜二爷:“不成”

姜鱼林:“不可”

赵平安:“……”

老太太吃着糕点也不忘瞥他一眼,道:“你一个孩子跟着去凑什么热闹,不要读书了?”

赵平安抿了抿嘴,他心里苦啊!旁边守着个未来举人,不用白不用,再说了,他在路上也能读书。况且他可是有丰富的出差经验的,他就不信姜家人有他走的路多。

上辈子是遇上天灾,总不能一连两回都被他赶上。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过两年我也要参加童生试,先去长长见识总是好的嘛!”赵平安强行为自己挽尊。

姜鱼林看了他一眼,不苟言笑的回道:“你说的那句行万里路后面一句是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所以,你还是在家好好待着吧!”

赵平安“……”

在家待着?那可不行。

他还得趁这个机会去趟郡里寻一寻棉花种子,若是这次错过了,还不知道要等几年。

况且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总会倦的,若他不知道这世界有多大也就罢了,偏他知道了。

前世他腿脚不好,上辈子没走完的路,这辈子他得补回来。

赵平安继续为自己争取:“书院里教书的夫子都是秀才,只有甲班才偶尔有举人教授,鱼林哥哥你也是秀才,不比夫子差。”

“那也不成……”姜鱼林一口拒绝,他一个成人要什么孩子送考,这不是闹呢吗?心智成熟也不成。

赵平安见说服不了姜家这几个人,只能看向他姐……

赵平悦当然不同意,刚才她没发言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但这并不代表她能同意,她弟才十岁,一出门就是这么老远怎么能行?

无奈之下赵平安只能使出杀手锏:“爹娘他们是从鹿鸣郡来的,我也十岁了,心里总想着要回去拜祭一回……”

爹娘,对不起了。

听他提到爹娘,本想反对的赵平悦心顿时软了,最终还是让他去了。

他们俩是姓赵的,赵家自然是有祖坟的,所以她二人的爹娘都葬在赵家的祖坟。平日里拜祭也只是对着设好的牌位四时八节,时时祭奠着。

赵平悦最终还是说服姜家人同意了,不过同意并不代表不担心,她又去了趟赵家找了她继外婆和小舅帮忙。

毕竟李程文在郡里待了十几年,总比他们熟悉,便嘱咐他寸步不离的跟着赵平安,并保护他们,李陈氏自然替他儿子应下。

跟书院夫子请假的时候,赵平安还遭了好一番教育,劝他好好读书,不能有了点成绩就骄傲自大,更不该被外物所扰……

普通的请假也就算了,他自己就能搞定,请长假嘛!自然是赵平悦带着他去的。

看着夫子训斥她弟弟,赵平悦就在旁边冷眼瞧着凑热闹,谁让她弟弟这么喜欢自作主张,趁这个机会可不能放过。

最后还是赵平安使劲给她使眼色才肯出面帮他说好话。

如此,去郡里的人选便敲定了是姜鱼林,赵平安,李程文,三人定了六月二十八出发。

由于这次一走起码要在郡里待上一月有余,是故衣物、寝褥,路上的吃食和银两都要带足了。

穷家富路说的便是如此了。

为了照顾没走过远路的赵平安,姜鱼林还特意叫车夫跑慢点,不急着在这一日两日的。县里到郡里所经过的地方也算是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