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1 / 3)

听了叶砚秋的话,叶守诚跟何娟脸色却更难看了,他们不是没想过这个可能,可他们用膝盖想也知道,一般人知道真相后,根本不可能还对家里有感情。

再不济,都得让当事人把情绪发泄出来,不然的话,贸然让叶砚秋出现在沈时墨面前,怕是叶砚秋嘴里说不出什么好话。

叶砚秋看两人还犹豫着,继续说:“我知道你们怎么想的,反正我也不怕告诉你们,我一辈子胸无大志,不想掺和你们这些事,我是农业户口,我种我的地,你们当你们的名门望族,只要让我下乡,我直接带叶知夏去讨好沈时墨都行。”

现在沈时墨那边还没有动静,不知道什么时候从人民医院回来,可只要他活着,这件事总要解决,不然明年叶知夏跟沈士宁一起高考的事,估计有点问题。

再生气,叶守诚也是利益至上的人,他筹谋这么多年,眼看着胜利就在眼前了,他不想放弃叶知夏,毕竟是培养了这么多年的“高级联姻女儿”,不是叶砚秋这种可以随意放弃的农业户口。

从户口的安排上,就可以看出叶守诚对家里三个孩子未来的安排,三个孩子,只有叶砚秋是农业户口的,另外两个都是想办法弄了城镇户口。

别看现在以农民、工人为荣,任何一个家族中有点底蕴的都能看出来,时代转变是迟早的事,只是那个口子松不松而已。

历史上无论多少次改革,在国力强盛后都会经历经济改革,这是无法避免的,一个国家要强盛就得有军队,想要养好军队,就需要钱,哪怕是一开始的各种运动,都是为了赚钱、赚资源、赚粮食。

国家已经很克制资本家控制的事,可结果证明,这就是无法避免的历史进程,早与晚而已。

叶守诚跟何娟守着这点根基韬光养晦,他们在等一个时机,眼看着七八年,内部在讨论是否要改革、是否要开放,这就是明晃晃的机会,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要抓住机会。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人才,第三个就是庸才,不敢吃的是蠢材,吃了还吃不好的是天生倒霉蛋。

想到内部传来的风声,叶守诚一咬牙,答应了叶砚秋的要求,反正法律上又不能断绝关系,就算让叶砚秋出去下乡又怎么样?

下乡青年返城就是这几个月的事,叶砚秋现在要去下乡,才是蠢,很快就要被遣返的人,去种几个月地完全就是浪费力气,聪明人都知道应该选高考,高考出来分配工作,那就是铁饭碗,走的是仕途!

等到知青返城的文件下来,叶砚秋还不是得回来?

到时候家里可不一定还给她现在的待遇,毕竟是她自己放弃机会,还说要带叶知夏去找沈时墨解释,等明年一高考,她再回来喊苦,谁愿意听啊?反而会骂她矫情不懂事!

叶守诚想到这里,直接对何娟说:“娟儿,拿给她,把所有她要的证件都给她,也别说我们对你不好,这是你自己要求的,将来怎么样,你自己不要后悔回来哭!”

“守诚……”何娟还有些犹豫,她不是叶守诚这样自大的男人,她一向心细,总觉得叶砚秋转变得太快,心底有些不踏实,她自己养出来的女儿自己知道,没道理出门一趟叶砚秋就会变成这样。

何娟想劝叶守诚等一等,两人都先冷静一下,她怀疑叶砚秋现在这么硬气地要分家,估计背后有人指点。

奈何叶守诚坚信自己没判断错,他是非常传统的中式大家长,往前数三十年,在地主家,女人在宅子里,就连当家主母都不能上桌吃饭呢,根本不觉得叶砚秋能翻出什么浪来。

见叶守诚坚持,何娟叹了口气,就回主卧找了叶砚秋的户口本,还有高中毕业证,这个年代证明身份的东西不多,有这两样就差不多了。

至于下乡,叶砚秋早一年毕业的时候本来应该在下乡的花名册上有名字,但叶守诚当时找了人,把叶砚秋的名字给去了,原先这事吧,是不成的,只是七七年刚好放开了高考,大家都知道家里孩子得考大学去,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更重要的是,叶砚秋户口是农业户口,她念书的地方也是一个乡下的全日制高中,这身份吧,可下乡可不下乡,要是家里走动得好,她甚至可以直接到一些部门直接分配工作。

办事的人看叶守诚亲自过来,就想着,可能是叶守诚会给叶砚秋安排进别的地方里,那就没必要下乡了。

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权有势总是好办事,不少官员当时都这么安排自己家的孩子,先找个活说分配了工作,就不下乡了,除非犯错误工作吹了,不然都意思一下,去了下乡花名册的名字,工作被辞退,才会重新上下乡花名册送去下乡。

叶砚秋拿到了两份证件,叶守诚冷眼看她接过,说:“东西给你了,明天你去找下乡的安排工作,然后我会给夏夏打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