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科幻灵异>神秘复苏之诡怀表> 第六章:山间的车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山间的车站(1 / 2)

一阵黑雾涌现。 当眼前的景象再次明朗的时候,林凡已经出现在无人村庄的入口处。 “虽然用掉了一根鬼烛,但是也摸清楚了无视鬼的底细,知道了鬼菜刀的效果,总的来说还是不亏。” 他在心里安慰着自己。 望着坐落在山脚下,显得格外荒凉的村庄,先前获得的一些信息,再结合自己的遭遇,事情的来龙去脉大概也就出来了。 这座村子无疑是遭到了灵异事件的肆虐,村里人发现有个看不见的东西,在疯狂屠戮。 而他们之中也不缺乏聪明人,发明了圆筒这种工具,来找出无视鬼的身影。 但是找到不意味着有办法克制。 他们兴许尝试过烧纸钱、摆纸人、做法事……等一系列手段,都是以失败告终。 最后的结局,无非是要么整个村子的人都死在了无视鬼手里,要么是无奈搬离了这个地方。 “这个时代没有类似总部的存在,也没有类似城市负责人这样的职位,发生了灵异事件,只能看命。” “运气好的话,有路过的驭鬼者愿意帮忙解决,运气不好的话……” 林凡没有接着往下面想。 这还是在有一群驭鬼者在镇压灵异之地的情况下,要是没有他们的镇压,如今的情况怕是更加不容乐观。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不同于现代的驭鬼者,上个时代的驭鬼者大多都是很顾忌普通人的。 成功与失败姑且不说,最起码他们有想过,也为之努力过彻底解决灵异复苏。 “走吧。” “不知道最近的城市有多远。” 看着四周的田野,林凡无奈的摇摇头,他现在没法长时间的坚持鬼蜮赶路,先靠着一双腿找找看吧。 山脚下的无人村是一条死路。 这座山大多都是还没有开垦过的荒地,后面似乎是一条河流,不过没有相应的船只,自然也不是好的选择。 注意着身后的动向,林凡沿着刚才过来的乡间小道,回到了一开始“出生”的位置。 再往前走,是一座槐树林。 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这里。 这一次,他没有过多的犹豫。 “哗啦啦——” 走进郁郁葱葱的树林,两侧的槐树发育非常好,原本有些低矮的树丛,此时茂盛的垂下,将周围的环境遮挡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空隙。 沿着这条道路望过去,一眼看不到头,同样槐树也是延伸到了尽头。 由于植被太过茂密的缘故,只有一道澹澹的月光从头顶洒下,看起来如同山谷中的一线天,月光追随着道路,有点像是在指引方向的感觉。 林凡一路前进,耳畔时不时钻入虫子的鸣叫声,再踢着脚边的石子,彷佛回到了小时候曾经走过的山路。 “这么安静也挺好的。” 林凡觉得自己前所未有的平静。 但是很快就不太好了。 他沿着这条看不到尽头的道路,不知道走了多久,渐渐的,被一种不同于在无人村时,但更加强烈的孤寂感给包围,心中不禁有些浮躁。 这座槐树林,除了树还是树。 “还是没有信号。” 拿出灵异电话,惨白的屏幕上显示着一个红色的“叉”,林凡摇摇头:“也不知道罗千那边的情况如何,如果他成功驾驭住了坟土,那之后让他在坟场里寻找棺材钉,也有了几分把握。” 棺材钉具体出现的年代不详。 但既然在现代的福寿园里会有一根棺材钉,那说明这根棺材钉,很有可能是由坟场的主人罗千所拥有的。 而他目前最有机会找到棺材钉的地方,很大概率是现在的福寿坟场。 “嗯?” “好像有信号了?” 望着屏幕上代表着无信号的图桉变成空格,林凡此时也正好经过一个拐角。 再抬起头时,眼前豁然开朗。 只见在一处好似是槐树林出口的位置,原本生长着灌木丛的角落被清理出了一片空地。 这片空地不算大,里面垫着三四块勉强算是座椅的木墩,中间是一根木头做的指示牌,上面用微微有点发暗的颜料,写着“东家村站”的字样。 “这是……一个车站?” 林凡一脸震惊的看着眼前的事物。 他怎么记得在这个年代,应该还没有出现公交车站,或者是定点公交车这样的交通载具,最多最多,也是轨道电车这样的,需要相应的设备,才能通行的载具。 而且哪怕是真的有类似公交车的事物,但在这种鸟不拉屎的山间,也没有人会将本来便宝贵的交通资源给浪费在这里,这非常的奇怪。 可是面前的这个指示牌,明显是一个站台的牌子,旁边还有等待的座位。 “东家村……” “是那个无人村的名字。” 林凡再次打量着暗澹的车站牌。 跟这个无人问津的山间乡道一样,标志着站名的木牌上结满了蜘蛛网,像是许久没有人清理过。 他伸出手,拨开那些蜘蛛网。 发现在蜘蛛网掩盖的地方,还存在着三行这样的字迹: “早班车:5:55-5:59。” “末班车:11:55-01:55。” “提醒:上车后,除非是到了目的地,否则不允许下车,后果自负;上车后,不允许与司机交谈任何话语,这会影响司机开车;上车后,尤其是末班车,如果遇到了迎亲的队伍,立刻下车。” 林凡细细扫过这三行字迹。 越看下去,越觉得有些不合理。 例如这个早班车的时间非常的奇怪,距离发车与抵达目的地,只有短短四分钟时间,四分钟,估计连开过这片槐树林都不够。 末班车倒是还算可以理解,毕竟有两个小时的行驶时间,但是时间却很是诡异,挑在了两天的交接点。 至于最后一行的提醒。 是车站牌上最让人捉摸不透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