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景泰太子> 第37章:分化之策,出宫视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章:分化之策,出宫视察(2 / 3)

,事实上任何政治斗争都是如此,那么请问朱祁玉最大的敌人是谁? 是石亨,曹吉祥,还是上皇朱祁镇。如果真是具体某一个人的话,事情就简单了,哪怕是石亨这种全国总兵官,朱见济身为当朝皇太子,只要有心扳倒他,师傅们都是顶级文官,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朱见济没有这样做,而原因也很简单,朱见济最大的敌人是武将集团,是一个集团,而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靠杀人换人都没有意义,换下去石亨,也有其他人顶替。 朱祁玉的权力支柱是文官集团,为此不惜让于谦掌管团营,将大量文官安插进入武职队伍内。这些年武将尽管屡屡反对,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是景泰朝文官侵蚀武将权力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朱见济身为朱祁玉的儿子,天然继承的就是朱祁玉的势力,武将们不喜欢朱祁玉,自然更不会理睬朱见济这个太子。 本来权力被侵蚀就已经很令人恼火了,如今朱见济这个皇太子还借着赈济孤儿的名义要他们出钱,一口气就是上千两银子,若是你为权贵之家,态度会是如何。 这场矛盾既然不可避免,朱见济自然是希望自己主动刺破矛盾,尽可能削弱武将集团。 掌握全国军事力量的武将集团毫无疑问很强大,但是并不是一点弱点都没有。朱见济有不少办法分化他们。 最直接的两个策略,分化中下层官兵与上层军官与分化上层军官。至于具体手段,前者为惩治腐败,后者为依军功不依出身。 惩治腐败,历朝历代,军队内部的贪污腐败问题层出不穷。明代军户制为什么崩溃?除了人口增长外,不就是上层军官侵吞屯田,以至于军户接连逃亡,最后不得不募兵,战斗力大打折扣吗。以贪污腐败为抓手,对现状不满的中下层官兵必然对上司不满,当权贵们调动不了手下的兵士,不过是一群会些武艺的壮汉罢了,说不定还不会武艺嘞。 依军功不依出身,明代军户制体系下,往往父死子继,好处是稳定,坏处是不利于有才能之人晋升提拔。大明军界三巨头,石亨就是很典型的从底层靠军功攀爬上来的人物。朱见济计划以石亨为抓手,分化石亨与其他二人。 层层分化下来,朱见济最后的敌人就显得不堪一击了。当然,除却武将集团之外,还有以曹吉祥为首的利益受损宦官集团,朱祁玉继位以来,以亲信掌管内侍。朱祁镇当年手下那批人,愿意听命就继续待着,但是地位不可避免地往边缘方向发展,兴安与曹吉祥就是很典型的人物。 不过相比较于武将集团,这帮边缘宦官处理起来要方便许多,不必着急出手。朱见济不打算四面出击,还是暂时将武将集团给分化掉再说。 说实话,朱见济身为未曾成年的皇太子,招惹这帮权贵绝对不是一个好选择,但是他退无可退,务必要以雷霆手段震慑住这帮人。思绪推演至深处,已经是思绪万千,如同乱麻一样。 数日后,朱见济借出宫体察民情的名义,和朱祁玉请了一个假,要不然他是一天假都没有的,生活除了枯燥的学习就是无味的学习。 车马驶离皇城,朱见济看向一侧的何林静道:“如今收容了多少孤儿了?” “回禀殿下,已有一千八百余人。这新增的一些孩子都是周边县乡听说此事后,投奔而来。殿下而今的名声可是传遍了整个京畿之地,百姓都把你当做在世的活佛来祭拜呢!” 朱见济听着很开心,但不忘道:“佛道之事,且少参与,百姓若是有祭拜的,一律拆除。” 何林静明白朱见济是不愿被自己的那一帮师傅们责罚,自然是答应下来。 行有大半个时辰,来到孤儿们暂时的聚居地,这里是皇陵余脉,地势不甚平坦,是座小山包,但多少是个住处。 大片树木被砍伐,就地取材,节省开支,要不然以修造宫殿的要求修建房屋,自云贵之地采取百年古木,成本要上天。 请来的泥匠木匠师傅们正在用心打造房屋,最为中心处是十间砖瓦房,虽然在朱见济眼中仍然非常简陋,但对于流浪的孤儿们已经是梦想一般的存在。 这砖瓦房供最年幼的一批孤儿居住,其中甚至有不曾断奶的孩子,对,你没有听错,真的有这么年幼的。 一些孤儿十二三岁就生育儿女了,自己都养不活,懵懵懂懂,就已经为人父母。这些新生的孩子自然算不上孤儿,所以何林静没有提及,但是朱见济又不可能坐视不管,一些女孩营养不良,奶水不足,朱见济还请了奶娘过来抚育,这又是一笔开支。 砖瓦房如今已经搭建地差不多了,但住不下多少人。外围是大大小小的木屋,如今只是有个雏形而已,不能够住人,所以孤儿们这些日子还是住在帐篷里面。 朱见济一边参观着工程进度,一边与孩子们打招呼。本质上,朱见济年纪和这些孤儿没有多少差别,倒也算不上隔阂,起初许多人还躲闪着不敢说话,随着朱见济招呼东宫侍卫分发食物,顿时活络起来。 绕了一圈,走走停停,太阳不知不觉间也来到半空之中,朱见济不耐暑气,回到砖瓦房内,早有宫人布置冰块在此,瞬间清凉许多。 将闲杂人等打发出去,朱见济道:“王义,这些日子你干得不错。” “皆是殿下筹集善款有功,小人所做的不过是些细碎事,不当殿下盛誉。” 朱见济笑了两声,“怎么,来京城几天,也学会了这等话术。有功便是功,没什么好说的,换做别人,未必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收容如此多的孤儿。” 朱见济不过是一句简单的话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