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7、信仰(1 / 2)

演员主观的局限性。 什么意思呢? 说白了,就是班主任王春子在委婉地告诉李清,你的水平有点儿辣鸡。 所谓的主观局限就是演员自身的条件和角色之间的距离造成的。 一个演员,他在表演上是不可能没有主观意志的,在构思角色的时候,也是从自身出发,也就是说怎么处理和设计角色,决定因素是演员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文艺观乃至艺术趣味等等。 因为角色最终是要通过演员本人来体现的。 而事实上任何一个演员在构建人物心象的时候,都一定会与他本人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差别。 所以李清遇到的问题是每个演员都会遇到的。 不过当下在场的人里,周讯和王保强是野路子。 景恬倒是科班出身,但是她表示这个问题超纲了。 所以只有张含予和王彦辉在听到李清的话之后点了点头,但很快又皱起了眉。 李清正要继续说呢,被景恬递来的水打断了,他对着景恬笑了笑,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 曹宝平其实也是北电的,还是北电的老师,他摸了摸下巴,斟酌道:“我理解你的意思,演员有主观局限很正常,但是你目前所表达的,不是我想要的。” 他说着看向李清:“我的意思是,你能不能突破自身条件的限制?因为对我来说,你刚刚的表演是不合理的。 还是那个问题,弦太松了,你得崩起来,紧张起来。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吧?我想你既然问了你的老师,你的老师应该告诉过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吧?” 李清对上曹宝平的眼神,他当然明白曹宝平的意思。 如果只是说打破自身条件的限制,也就是突破主观局限,其实很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行为引导,或者说用行动去强行转化。 简单来说,就是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也就是说,不管你演员本人怎么想,角色是这么想的,你就要给我演出来。 难吗? 很难。 因为如果你能把行动合理化,完美地落到实处,那么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做到了,无论是什么角色到了你手里,你都能演。 当然,曹宝平的要求肯定没有那么高,不过他的未尽之言都藏在了眼睛里。 因为当李清在尝试跟他沟通的时候,就说明他跟李清对角色出现了分歧。 这种情况要么李清能够说服他,要么李清就得按他说的演,再不然就只剩下两条路,要么李清退组,要么换了他曹宝平。 所以曹宝平是很认真的。 李清也很认真,他把没喝完的水递给景恬,双手合十展现自己的诚恳:“导演,再给我三分钟,听我说完。” “啊?”曹宝平见状挠了挠脑袋,哑然失笑,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有点儿反应过度,笑道,“没事儿,时间有的是。不过清子啊,我先说啊,你要是没法儿说服我,那你得按我说的来。” “当然。”李清先是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这才有点儿腼腆地笑了笑,“导演,因为这是我的第一个角色,所以我才想尽量完美地把它塑造出来。不过我初出茅庐,如果我的想法有什么问题还要您多包涵。” “哈哈,没事儿。”曹宝平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能理解你的想法,你尽管说。” “嗯。是这样。”李清沉吟了下,这才道,“事实上对于这个角色,我的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帮我分析角色,设计角色的思想情感、行动的发展层次,帮我把【心象】转化为【形象】。 但是问题是,这个【形象】是建立在剧本所给到的信息上的,也就是说,老师能够帮我解决的,是规定情境下的心理任务和形体任务的完成问题。” 张含予听到这里,插话道:“因为要突破演员的主观局限,首先要演员对自身的条件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说你要足够了解你自己,这点是别人没办法帮你的。” 李清笑着点点头:“含予哥说的对,我的老师也是这样说的。所以我又回归到这个问题本身,也就是心象构建。 【心象说】创始人焦菊隐先生说过,演员要想生活于角色,首先叫角色生活于自己。所以我就想,把自己变成方文吧!” 这句话引起了众人的兴趣,曹宝平也笑了:“你怎么做的?” “其实我也没做什么。”李清有点儿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看向周讯,“我应该感谢讯姐。” 周讯惊讶道:“感谢我?” “嗯,我曾经问过讯姐,你相信这个故事吗?李米的故事?” 周讯恍然道:“啊,有这回事儿,我相信啊!” “对,就是相信。”李清道,“即便角色是荒诞的,也要给予他最大的真诚。然后,我又问你,你觉得李米爱方文吗?” “谁知道呢,也许她爱的是爱情本身。”周讯忽然想起了自己当时的答桉。 “信仰!”李清道,“我找到了方文的突破口!” 他说着有点儿兴奋,眸子里好像都在闪着光:“方文爱李米吗?爱!那他为什么要犯罪呢?因为他不爱这个世界!” 李清双手十指交叉,“啪”的合拢:“结合起来,方文本来是因为李米而爱上了这个世界,自然就能够因为李米而放弃这个世界。他知道自己会死,那就去死好了!” 周围的人看着李清莫名地亢奋起来,不由面面相觑。 曹宝平皱了皱眉,迟疑道:“你的意思是?自毁倾向?” “对!”李清道,“孤儿,心无牵挂,在这个世界唯一的锚点就是李米。 他内心是孤傲的,剧本上给到一条信息,他高考落榜,李米说他买了游泳票,在泳池里哭了,水和眼泪,真能分得清吗? 除了孤傲就是偏执,他消失了四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