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武侠修真>今天造反成功了吗> 35.养士 袁氏藏书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5.养士 袁氏藏书楼(2 / 4)

明。

袁充道:“时下私学之风盛行,王谢家学比太学还难进。”时下的国子学多是皇子、宗室。

沈舒轻笑:“袁氏的私学也难进吧。这是我彭城县君的私学,不是袁氏的私学。”她没打算打着袁氏的名头办学。

“阿翁,我只是想让百工、婢仆读书后更好地为我所用。”沈舒道。简而言之就是让下属的价值最大化,这算是员工培训和进修。

袁充却道:“阿贞,这就是养士。”和战国时养士多收名士不同,董子所言的办太学养士便是和沈舒所说同意。

“太学教的不只是读书写字,更是在冠以教统。”袁充沉声道,“何为传道授业?便是将心之所念、所想,传授给学生,此所谓门徒,此所谓教化。”

沈舒点头,简单来说就是人文思想的传递。

“武帝罢百家独儒术能有所成,汉四百年尊儒之风,太学功不可没。”袁充道。

坐在一旁的沈舒陷入了沉思,自古以来兴办学校就是为了占尽教育的红利,教育红利带来的好处是无穷的,那是精神思想上的教化统一。

自古以来文化教育就是一门武器,侵略者总是要求战败者更换语言、教材,这就是在打文化战。

武帝兴儒学,太学中养儒士;魏晋以来尚老庄,国子学和太学中也有教授老庄之课业,辩难之风盛行。

见沈舒不说话,袁充又道:“故你办学之始,教授何书,便是告诉学堂中的学子你喜好的学说、偏向的道统,所以定要慎之又慎。”

沈舒没想到办个学校这么复杂,她知道袁充说的很对,但还是问道:“我听说袁氏中有不少婢仆也读书,阿翁也是如此吗?”时下有不少士族豪门都会培养一些家仆读书,好为家族所用,袁氏的仆从特别是一些管事很多都识字,有的还会算术。

“袁氏培养婢仆和你办学堂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袁充道。

沈舒道:“还请阿翁为我解惑。”

袁充见沈舒能够一点就通,不懂就问,颇为欣慰,他抚了一下美须道:“袁氏养婢仆只为给帮袁氏打理家业,他们不需懂《六经》,甚至不需学礼,他们只需会袁氏需要他们会的即可。”

见自己说完沈舒有些不赞同的样子,袁充叹了一口气道:“阿贞,袁氏未遭难之时子弟众多,嫡出的子弟出仕,可那些庶子呢?除了少数一些极为聪慧的能够入仕外,剩下的就只剩下为家族打理家业了。”

沈舒懂了,袁氏的庶子其实分走了原本属于管事的活,这些庶子才是袁家产业的高管。

“袁氏子弟多,所以袁家才可如此,但你并无根基,你若是养士又有不同。”袁充道。

她首先要培养出的便是如袁氏庶子一般的高管。

但这并不容易,而且也和她的初衷有些相背离。

最后沈舒融合了一下袁充的意见和自己的想法,才道:“阿翁,我决定讲学堂分为两部分,其一教授《急救篇》、《孝经》等蒙学之书,其二教授百工技艺,学完蒙学后学子可再选如六经、术数、兵法等学科。”

不过说到最后沈舒苦笑道:“其实我现在连蒙学的教习都难找,更不要说这之后教授六经、术数、兵法的讲师了。”她这一穷二白的,也就是袁充让她系统全面规划,不然后面的事真不敢说出来,太狂了。

“蒙学的教习倒是好找,剩下的讲师倒是不急。”袁充摆摆手。

办学堂最需要什么?老师和书。

前者困难,后者同样也难。

这个时代的书极为珍贵,而且都是手抄,没有印刷,就连纸张好像都颇为昂贵。

突然沈舒想起来一个问题看向袁充:“阿翁,袁氏的书籍允许外人借阅誊抄吗?”

“一楼的书籍袁氏门客和弟子都可借阅传抄,二楼的书籍只有袁氏子可借阅,三楼的则只能在楼中传抄不可借出藏书楼。”袁充道。

沈舒又问:“为何我从未见过他人入藏书楼?”就连袁氏旁支子弟也未见过。

“自从家中遭逢大难,我便与袁氏旁支疏远,他们当初怕被牵连,早已与你□□翁析产,这藏书楼中的藏书也被他们拉走了十之有三,这些人在他地另起藏书阁,自此之后我便令人锁了这藏书楼。”袁充道。

沈舒轻叹一口气,她知道当时的袁充还在年少,意气风发,经历人情冷暖后难免有些心灰意冷。

当初袁家之盛,她也曾听袁皇后提起过,袁充之父袁休是当时是中书监、录尚书事,前齐宰执,袁充的大兄年少入仕,刺①一州之地,手握实权。

最令袁氏引以为傲的是袁充的二兄,自年少时便有神童之名,过目成诵,后来又学贯儒道释三家,引一时风骚,辩难清谈,无人能敌,是为当时名士第一。这位名士不仅性格放荡不羁,还有育人之心,不看门第只要有才,便会收入门下,让袁氏当时成为寒门子弟追捧的对象,袁氏藏书楼每日来往的士子更是络绎不绝。

时至今日也有不少寒门权臣出自袁氏门下。

袁休身死后,只有当时远在异地的袁充和两个女儿捡回一条命,袁氏旁支还为家产和袁充争斗不休。

袁充关闭藏书楼,关的不只是这扇门,更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