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女生耽美>戏明> 第258章 第 258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8章 第 258 章(1 / 2)

朝阳初升,由“大汉将军”牢牢护卫着的御驾缓缓驶出宫门。 朱祐樘端坐其上,扫视着洁净无尘的御街。 他登基时才十八/九岁,当时出宫主要为了祭天,从早到晚得应对数不清的繁文缛节,都没什么机会好好看看御街的模样。 紧跟在御驾之后的自然是东宫车架。 像丘濬他们这些上了年纪的朝臣,那也是有资格乘车出行的,所以长长一串车马缀在御驾之后。 文哥儿作为东宫随行人员,骑着他的御赐小红马得儿得儿缀在朱厚照车架左右。 一起同行的还有个老熟人,英国公家的张仑。 因着英国公这爵位算是位列百官之首,所以英国公等一干武勋是紧跟在御驾和东宫车架之后的。 张仑跟着他祖父出行,也骑着马,便与文哥儿碰上了。 只不过文哥儿的小红马瞧着比张仑骑着的马儿矮了个头。 文哥儿比对了一下两匹马的差距,很是怜爱地宽慰起他家王小红来:“你别难过,我一定给你备顶好的草料,让你咻咻咻长高。听我的准没错,你再长两年,一准比它高!” 张仑听得忍不住笑了。 这是他们家王小红在意吗?分明就是这小子什么事都爱和人较劲。 文哥儿自觉给自家爱马做完了心理疏导,又跟张仑聊起了他家猫猫,很快得知张仑家猫猫都成家了,前几天还生了一窝小猫崽子。好在英国公府家大业大,多来几只猫儿也养得起。 文哥儿听得心动极了,很想去张仑家看看猫崽子,左右老丘也不拦着他和张仑往来了,他便积极地和张仑约好一会回城时顺路去看看猫猫。 张仑这两年得了不少文哥儿送的猫猫玩具,闻言自是欣然答应,并邀文哥儿以后休沐时带着马儿过来练骑射。 这都有马了,怎么能不经常带到校场溜溜? 文哥儿更心动了。 他也是想遛马的,可是家里没那个条件,就他们家那个朝廷分配的宅子,别说遛马,再多两匹马铁定连马厩都挤不下。 “那我就不和你客气了。”文哥儿爽朗地答应下来。 两人正聊着,就听边上传来很不高兴地一声哼。 文哥儿转头一看,是朱三岁正气鼓鼓地看着他们。 朱厚照是个坐不住的,才出宫门没多久就不安分地探出头来左瞧右瞧。 这一瞧,不就瞧见了许久没见、相谈甚欢的文哥儿和张仑吗? 张仑恭谨喊道:"殿下。" 朱厚照早听他父皇说过文哥儿在宫外很多朋友,可亲眼见着了还是酸溜溜的,怎么小先生不能只陪他玩呢!他趴在车窗上质问张仑:“你是谁?” 张仑便报上自己的家门。 文哥儿瞧见朱厚照那模样,就知道这小子专横霸道的脾气又上来了。 他笑眯眯地给张仑的自我介绍补充了一点内容,比如张仑拥有特别威风的老虎风筝。 大老虎飞上天,羡慕不羡慕! 朱厚照听得睁圆了眼。 文哥儿见勾住了朱厚照,再接再厉地表示张仑家里还有会做冰灯的高手! 冰灯知道不,以前讲过的,只要把调制好的矾水浇进灯模子里等上一会,晶莹剔透的冰灯就成型了! 可好玩可有成就感了,他就曾经去张仑家亲手做过(主要负责把水倒进模子这一步骤)! 朱厚照今年赏花灯的时候听文哥儿提起过冰灯,却不知道文哥儿在英国公府玩过,听得眼都直了,哪还记得一开始对张仑的不喜欢。他立刻转头问张仑:“真的吗?是真的吗?” 张仑点头表示确有此事。 朱厚照当即宣布:“孤也要去英国公府!” 俨然就是“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的热切语气。 张仑:“…………” 小孩子的想法还真是说变就变。 从皇宫到先农坛拢共也就十几里的路,即便御驾走得慢些,路上也就花了不到一个时辰。 沿途有不少百姓远远地聚集在一起踮脚探头,想远远观瞻一下圣颜。 还有不少好事者一路跟着御驾走,都想蹭蹭龙气和官气。这可是平时根本见不着的真龙天子以及达官贵人啊! 好在有大汉将军一路开道,又有五城兵马司的人沿途约束,围观群众的秩序倒也还可以,没有发生任何可能冲撞御驾的意外。 朱厚照分明是第一次出宫,竟是一点都没觉得路上太颠簸,兴奋不已地看了一路的风光,瞧见什么新鲜事物就要朝文哥儿他们问一句“那是什么”。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文哥儿几人轮流解答着朱厚照的十万个为什么,一路上也不觉乏味,开开心心地跟着大队伍抵达了先农坛。 导引官上前引着朱祐樘父子俩入内,接着就是一连串的吹吹打打以及祭祀仪式。 这些繁琐的礼仪对朱厚照这个才三四岁大的小孩来说有点乏味,不过他牢牢记着文哥儿说的耕作很重要,没有粮食的后果特别严重,所以全程都没有捣乱没有吵闹,还格外认真地跟着他父皇完成一系列祭祀仪式,那绷起小脸装大人的模样瞧着怪可爱的。 文武百官瞧见太子这般表现都欣慰不已,觉得他们这位太子与他父皇颇为相像,他们能辅佐这样两位帝王,说不准能在史书上被人好好地记上一笔。 当官当到他们这个位置了,财帛这些身外之物于他们而言已经不甚重要,能追求的可不就是名留青史吗? 自古以来读书人追求的就是“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三不朽”中最高的追求是立德。 若是自知德行尚不足以垂范千古,那就去立功,去“拯厄除难,功济于时”。 若是连这也做不到,那就退而立言,只要做到“言得其要,理足可传”,那也足以达到“其身既没,其言尚存”这一程度的不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