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0章 抢粮(1 / 2)

刘备大发粮食,引来的除了饥肠辘辘的百姓,还有残留在青州的黄巾余贼和各路盗匪。  对这些人,刘备毫不手软,令关羽、张飞、黄忠、徐晃和赵云率领各军四下征讨,很快就将平原县境内的一干匪寇灭了个干净,从外面跑来劫掠的,也被灭了好几支。  当然了,即使对这些贼匪,刘备也是很仁慈的,他叫关羽等人只诛杀了其中首恶,其余贼匪全都让他们重新做回百姓,身体条件不错的,还接纳到军中。  借此机会,刘备让各大军团再次扩军。  这次,天龙、天魔、魔龙和麒麟四军,都准备扩编到五千人,并且各军团皆是一半骑兵一半步兵。  赵云的玄武军则要扩编到五千骑兵,刘备还给他们打造了新的装备。  从平原县聚集的大量百姓中,刘备征集到了数百铁匠,他建了个大工坊将这些铁匠集中起来,并令刘德然四下采购铁矿,开始自己打造武器盔甲。  玄武军原来的装备与白马义从类似,一共配备五件:鱼鳞甲、弩、盾牌、长枪和环首刀。  现在刘备打算为玄武军打造一套重骑兵装备,在骑兵的胸前和背后各加两块板甲,并在战马前、左、右各加三块板甲。  这些板甲造完后,玄武军就拥有了两套装备,对付骑兵和赶路之时,着轻骑打扮,五块板甲放在另一匹马上。  要冲击步兵方阵时,骑兵与马便穿上板甲,成为左手持盾右手持枪的重骑兵,其余兵器同样放在另一匹马上。  刘备离开幽州时,一共带走两万五千多匹战马,现在各军扩编完成,给玄武军也配置了一人双马,便用去两万匹战马。  现在空马还剩下五千匹,足够再建两支主战军团。  在收民、扩军的同时,刘元起和刘德然的生意也做了起来,刘备令二人从百姓中间挑选了数百机灵的年轻小伙,建立了一个商团。  这支商团的主要任务,当然是为刘备采购上年份的药材,除此之外,还负责采购战马、铁矿、兵器和粮食等物资。  刘备前世本就做过皇帝,对管理地盘的诸事务熟悉无比,有了平原县这块基地后,很快将一切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在诸人各司其职的努力下,刘备集团的力量迅速膨胀起来。  这天,刘备与戏宪等人正在县衙商谈政事,衙外鸣冤的大鼓突然响了起来。  “恶来,去看看谁在鸣冤,将人带进来!”  刘备立即停止了议论政事,让典韦出去察看。  不久后,典韦竟领了十几个老人家进了县衙。  这些老人皆穿着一身破烂衣服,见到刘备,立即一齐跪倒在地,哭着呼道:“刘县令,您可要为我们作主啊!”  “老人家快快请起!”刘备赶紧跑到堂中,去扶这些老人。  这些老人不久前他刚刚见过,他们便是平原县本地百姓推举出来,请求刘备给本地百姓也发些过冬粮食的代表们。  跪在最前的老人被刘备扶时,紧紧握住了刘备双臂,老泪纵横道:“刘县令,您发给我们过冬的粮食,全都被抢走了啊!”  “什么?”刘备脸色陡变,大怒道:“何人如此大胆?平原县境内的山贼已被我剿灭干净,他们又是哪里来的一伙不知死活的东西?”  老人摇头道:“刘县令,不是山贼,是刘家,哦,不对,是刘先那个刘家!”  刘备愣了一下,疑惑道:“刘先家财万贯,怎么会去抢你们的那点粮食?”  “刘县令,您有所不知啊!”老人摇头苦叹一声,接着讲出了其中原委。  但凡一个国家,要实现对百姓的完美统治,衣、食、住、行四样生活必须品,总得有一样,让大多数百姓疲于奔命才能勉强够得着,用来作为对百姓的激励,同时榨干他们的价值。  在古代,这项用来“激励”百姓的必须品便是“食”。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是食物的生产者,却一辈子辛苦劳累也吃不上几顿饱饭,只能勉强维持饿不死,一旦碰上些天灾人祸,便整村整村地逃荒,大片大片地饿死。  平原县的农民们就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大汉立国之时,他们大多数人都是自耕农,拥有自己的田地。  但是朝廷的残酷剥削,使百姓家里没有多少余粮,一碰上些天灾人祸,家里的口粮便断了。  这时,为了活下去,百姓们只能将自家的耕地卖给地主豪强,换一些粮食维持生活。  这便是地方上土地兼并的过程,地主豪强们也会采取各种手段加速这一过程,比如在灾年哄抬粮价,逼得百姓只能卖田换粮。  就这样,平原县自耕农手里的田地越来越少,渐渐地全部沦为佃农。  佃农就相当于租地主家里的田耕种,被剥削得更加严重,家里更无余粮,这时再碰上天灾人祸,想要换口吃的时,没了土地,只能去向地主借高利贷。  这些高利贷的利息很高,利滚利之下,佃农们八辈子都还不清。  但是地主们很“慷慨”,允许他们“贷代相传”,你这辈子还不完,还可以让儿子还,儿子还不完,还能让孙子接着还,佃农们就这样祖祖辈辈沦为地主家的奴隶牛马。  这些“贷代相传”的高利贷,比卖身契还要可怕!  签了卖身契的奴隶,虽然失去人身自由,天天要给主人家干活,但并不欠主人家的,生下的子女也是自由身份。  可是借了那些永生永世还不完的高利贷,不仅要天天为主人家干活,还倒欠人家的,并且越欠越多,后世子孙一生下来,就要背负一辈子还不完的债。  东汉末年的土地兼并是非常严重的,严重到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