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我汉室宗亲,夺天下气运> 第一百零三章 侠者,仗剑天下磊落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三章 侠者,仗剑天下磊落行!(1 / 2)

祝公道?!  宅院内一片哗然,这是河南大侠,威名赫赫,闻者无不震惊。  他主要的活动范围在哪里,河南郡,就是雒阳四周。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就没有没听说过他的威名的。  绿林枭雄,妥妥社会人儿。  盖因此君太过盛名,仗义豪侠,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那种,若被他认定为不仁该杀的,就从未有人逃过一死。  秦汉时代是游侠盛行的时候,侠者以武犯禁,就是不尊社会律法规则,率性而为。  三国时代很多赫赫有名的名将,一开始也是以游侠的身份登场而被津津乐道的,比如曹操、袁绍,少年时也是雒阳游侠,做了很多畅快心意的事情。  关羽、典韦、张飞又何尝不是这样,关羽仗义杀豪强,典韦为友报仇杀人,都是豪侠精神的体现。  而当今大权在握的董卓,少年时也是任侠豪爽肆意恩仇,广交天下豪杰的。  由于他们不尊规矩禁忌,仗义敢为率性任侠,又孔武有力敢动刀枪,一言不合就能来个血溅五步。所以贪官污吏恶霸豪强对豪侠多少是忌惮的,身无余钱脚无立锥之地赤贫流民反而有所喜爱。  兜比脸干净除了烂命一条啥都没有,流民还怕啥侠客。  侠者只靠勇武和一腔热血还算不得怎么样,但是若再加上一柄剑,就不一样了,有剑称剑侠,是有技术和狠活儿的侠,更具强者意味。  说白点就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游侠不可怕,就怕游侠配上剑。  祝公道就是配上剑的游侠,学名剑侠。  刘和知道他的名号,是名字能登上《魏略》的东汉四大勇侠之一。他真正的名望,是后来救了曹魏的名臣贾逵,又事了拂衣去不留功与名,才广为流传。  这样的人找上门,还指名道姓要单挑,这让刘和很无奈。  祝公道的技术和狠活儿刚才都见识到了,几百名缇骑、持戟和私兵家丁都挡不住,被人家用剑一路挑着就冲过来了。  不费吹灰之力,简直不要太轻松。  一般以为这样的武功高手都是凭着功夫,一路硬杀过来,其实不然,真正的高手从来都不是凭借蛮力,这里面蕴含着极为高深的兵法。  否则数百个全副武装的缇骑、持戟和私兵家丁挡在前面站着让他砍,他累也累瘫了。  首先他借着地势地利的便利和身法的矫捷,不停地移形换位,始终保持自己面前的敌人不超过五人,再以精妙剑法刺倒对手,等敌人蜂拥而上时,他已然及时进攻到下一位置。  以下如法炮制,他就制造出如入无人之境的震撼效果。  否则真要是等敌人长戟长枪大刀短矛一拥而上,下场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神仙也扛不住。  每一个名垂史册的勇将又何尝不是这样。  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关云长万马军中斩颜良,无不如此。  反倒象典韦辕门护主,真凭借一股勇武与敌人死磕到底,最终落得寡不敌众悲壮战死的结局,更加令人遗憾感叹。  祝公道跃入院中快步移到阶下,与刘和相差不到十步。  院中宾客顷刻间散在各处角落,冤有头债有主,剑侠找的是刘子玉,自己躲得越远越好。  躲在远处还想看个热闹,便暗搓搓偷瞧。  各家带来的私兵家丁贪生怕死,都躲开了,反倒是刘和执金吾手下的缇骑和持戟围了上来,缇骑弯弓搭箭瞄准祝公道,却投鼠忌器,不敢擅自发射。  因为刘和身后就是郑玄、王允、蔡邕等一干名士和朝廷大臣。  这放箭射过去,射不射得到祝公道不一定,却一定射中某个参加观礼的宾客,那篓子就大了。  祝公道来此的背后推手是谁,不言而明。  灭曹司的校事处,早就查出袁氏鼓动大批游侠要对付董卓,这其中就有几大知名豪侠。让刘和没想到的是,豪侠首先要下手的目标竟然是自己。  刘和暗忖袁氏未免太过看重我了,难道他们不应该首选董卓的帮凶吕布、华雄、李儒这几人吗,远点的还有董璜、牛辅、胡轸啥的,可杀的目标很多,何必难为我呢?  其实刘和有一点没查到,自从永安里打爆袁术、阎象和纪灵后,袁氏暗地里已经把他作为头号要做掉的敌人了。  再给点时间,姓刘的只怕都要坐上董卓集团第二把交椅了。  这时祝公道拿了个自认为潇洒倜傥的侠客范儿,轻描淡写说:“刘和,汝乖乖引颈就戮,吾承诺不会伤及无辜。”  刘和说可我就是无辜者。  祝公道哂笑一声,“真天大笑话,汝这狗贼宗亲到头来竟也怕死。汝身为汉室宗亲,不思报效朝廷,反而助纣为虐,甘为董贼帮凶爪牙,残害良善,劫掠抢夺无恶不作。汝说自己是无辜者,岂不可笑。”  刘和说既然汝等自诩侠客,仗义行侠替天行道,为何不直接去杀董卓?难道汝也怕死,觉得刺杀董卓太难成功,便吃柿子专捡我这软的捏?  祝公道目光一闪,便说:“先诛爪牙帮凶,再除首恶!”  刘和呵呵一笑道:“汝说董卓首恶,我却不知恶从何来,但请见告在座各位,也好让我死得心甘情愿明明白白。”  祝公道冷笑:“董卓之恶俯拾皆是,逼宫北邙山胁迫少帝,废立天子独揽大权,滥杀无辜,还夜宿宫闱无法无天,安插亲信为所欲为,随便哪一条都够凌迟处死夷灭三族。”  “真是这样?”刘和反问,“汝此言可有点鹦鹉学舌,拾人牙慧,汝怕是被人洗脑失去独立思考之能力。我非把你这些话一一驳倒,令你哑口无言不可。”  郑玄、蔡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