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府。 书房。 董卓坐在正位,左右各坐了一个中年文士。 左边的文士,斜眉,八字胡,一脸的阴狠之色,给人一种很不安分的感觉,他就是董卓的女婿之一李儒。 右边的文士,眉清目秀,相貌堂堂,一缕长须更是透露出浓浓的儒雅之风,此人就是三国士气赫赫有名的谋士贾诩。 董卓早已经没了困倦的模样,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眼神中更是浓浓的精光闪闪。 “陛下册封刘羽为当朝皇叔,还封他为安东将军,文优,文和,你们怎么看?” 李儒阴阴一笑:“岳父大人,小婿以为,陛下这是在找外援。” “陛下不堪受岳父大人控制,但满朝文武又没有人敢,也无人有实力与岳父大人对抗。” “故而,陛下才将目光放在雒阳之外,放在关东之地。” 贾诩也点了点头:“诩附议。” 董卓微微皱眉,问道:“刘羽此子,倒也不凡,未来必是一方枭雄,但若是因此将之除去,只恐难以对天下人交代吧?” 李儒点了点头:“岳父大人所虑甚是。” “只是,此子年仅十二岁,便已有如此才华,着实让人惊艳。” “根据细作所报,此子南下荆州替一个叫赵风的求医,一路上竟然收了黄忠和典韦两员猛将,足见此子颇具野心。” “若是容其这般成长下去,或许真会成为岳父大人之劲敌,不可不防。” “毕竟,刘羽姓刘,永远不会真心臣服于岳父大人。” “除非……”李儒一双小眼中精光闪闪,“汉室不复。” 汉室不复? 董卓脸色微微一变,双眉紧皱,沉声喝道:“文优,满朝文武皆是心向汉室,眼下时机并不成熟,此等言论切莫再提。” 李儒微微一笑:“小婿明白,小婿只是打个比方。” 董卓问道:“既然刘羽不可杀,若是将其放归关东,与袁绍、曹操等人勾结一起,日久必生祸事,当如何是好?” 李儒淡淡一笑:“此事易耳。” “袁绍和袁术,虽然逃离雒阳,但袁氏根基还在,此二人岂能不投鼠忌器?” “至于刘羽嘛,岳父大人可将刘硕留在雒阳为质。” “刘硕虽非刘羽生父,但对其有再造之恩,恩比生父。” “有刘硕在岳父大人手中,若刘羽敢做出不利于岳父大人之事,必为不孝。” “刘羽再有能力,麾下再有文武,一旦被定为不孝之名,则天下人尽弃之也,便不足为虑。” 董卓大喜:“文优这个办法好,孤甚心喜。” “只是,留诸侯王在京,须得一个名目才好。” 这时,贾诩笑着说道:“相国大人,眼下刘硕已然不是平原王。” 董卓登时眼睛一亮,大笑道:“哈哈,文和提醒得好,是孤糊涂了。” “不错,刘硕自甘为太上王,将平原国大权尽赋予刘羽,反倒给了孤一个理由,将其留在雒阳。” “噢,文优,朝廷可有什么官职,适合刘硕的?” 李儒笑着道:“灵帝时,太常刘焉请为益州牧,羊续继之。” “没想到,这个羊续是个短命鬼,刚上任不多久便病死了,太常之位便空缺下来。” “太常之位,为九卿之首,刘硕任之,倒也正合适。” 董卓点了点头:“太常虽为九卿之首,却是掌宗庙礼仪,兼管文化教育、陵县行政,于政并无大涉,可以给刘硕。” “如此一来,有刘硕在朝为官,则刘羽在平原国必然不敢有任何异动也。” “只可惜,曹嵩不在雒阳,无法钳制曹操小儿,孤心不悦也。” 贾诩淡淡一笑:“相国大人勿忧。” “关东诸侯虽众,然能引为盟主之人,非袁氏与平原王不可。” “那曹操,乃是宦官之后,虽然略有政绩,却不足以服众。” “其余,兖州刺史刘公山虽为汉室宗亲,然此人刻薄寡恩,狂傲不羁,不为关东诸侯所喜。” “唯一可虑者,乃是幽州牧刘虞。” “以诩之意,可用先帝钳制刘焉之法,请陛下下诏,召刘虞之子刘和入朝为官,拜为侍中。” “如此一来,刘虞必不敢妄动。” “其余如韩馥、陶谦、孔伷之辈,皆不足为虑也。” 李儒点了点头:“文和之言甚善,岳父大人当高枕无忧也。” 董卓大喜:“孤文有文优与文和,武有西凉与并州诸将,则天下可定也。” “文优,你来拟旨,然后进宫面圣,请陛下盖印,然后派人前往平原王府宣旨。” “文和,你负责通知李榷,若是刘硕胆敢抗旨,直接灭门。” 李儒和贾诩一起拱手道:“喏。” 李儒是董卓的女婿,自然是一条道走到底。 而贾诩呢,对董卓也是非常满意。 董卓虽然是个粗人,本身没有多少谋略,但他却是一个明主,能够从谏如流,对贾诩也是非常信任。 至于,等关东诸侯之患解除,董卓再无忧虑,会不会变得刚愎自用,蛮横不羁,贾诩当然不能确定。 贾诩善于明哲保身,若主子英明,他则会出谋划策,反之就会三缄其口,绝不会像田丰那样,做出犯言直谏之事。 这时,有下人急急忙忙来到,将一个竹管送来。 董卓取出竹管中的字条,展开一看:“刘硕和刘羽父子,今晚受阳安公主刘华之邀,去驸马府赴宴了。” 李儒笑道:“这阳安公主刘华倒也是一个势利女人。” “刘硕是其亲叔父,奈何其一直无子,平原国将废,阳安公主刘华与之不过是偶尔书信往来,不欲深交。” “此番,刘羽横空而出,平原国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