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信鸽带着安阳王的旨意掠过青城上空,往西北方向飞去。
一只白鸽飞往边境。
三日后,一名士兵打开鸽笼,从鸽子腿上取下装着消息的竹筒,飞奔到主帅大帐之中。
“青城来的消息?”景尧问道。
“是!今早刚到。”士兵答道。
景尧收下还带着信鸽体温的竹筒,小心翼翼的打开。
旨意简洁扼要,命他即刻撤军至历城,驻扎待命。短短十几个字,他却来回看了不下十遍,生怕自己会错意。终于,他确认安阳王的心意,将纸条随意丢在桌上,心中焦躁不安。
“让三石老将军来见我。”景尧按耐住喷薄而出的怒气,对士兵道。
士兵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就见王三石掀开门帘走进来:“青城来消息了?”他左脚刚跨进门,就赶忙问道。
“你自己看。”景尧朝桌上一指,没好气的道。
王三石拿起纸条,反复读几遍,才不敢相信的问道:“主上是要我们撤退?”
“没错。”景尧气道。
“这是糊涂了不成?咱们不过才打败一仗,为何要主动撤退到历城?如此一来,先前的战果岂不是白白浪费,牺牲的兄弟们岂不枉死?”王三石心直口快,把景尧心中的愤恨一气说出来。
他拿起纸条又看一遍,继续道:“旨意说的没头没脑,只让咱们退守历城,既没有来由,也没有后续。莫不是朝中有事发生,或有小人进谗言?否则主上怎会出此下策,自损威风。这一撤退,别说士气大损,安国今后如何以大国自处?”
景尧气的一拳砸在桌上,道:“事情确有蹊跷,我已经让人去查探。只是咱们身在边关,对朝中之事鞭长莫及。既然收到旨意,也不能抗旨不尊。只是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他想到一路走来死去的士兵们,不禁红了眼眶。
王三石接连叹气,却也别无他法,只得骂骂咧咧的退出帐外,下令大军收拾行装,准备开拔。
另一只灰色的信鸽也终于抵达丽城。
元泽自打递出消息后,每天都亲自去鸽笼检查三回。终于在六天后的清晨,盼到青城飞来的灰鸽。他一阵惊喜,赶紧取下鸽子腿上的竹筒。由于过于紧张,手竟有些微微发抖。
他不敢自行拆开,直待众人到齐,才打开竹筒,颤巍巍的拿出纸条。前后读过一遍后,他抬头望着众人,眉开眼笑的道:“成了,主上已经下旨命王爷退守历城,估计明日允王就会召见我们。”
“太好了。”杨潜脱口而出。比起国家大事,他更担忧一诺的安危。早一天脱离允王的视线,就少一分危险。他暗中在一诺手上拍了拍,又道:“不管允王是否同意和亲,只要有个结论,咱们启程回国指日可待。”
一诺微笑着向他点点头,似乎是宽慰他安心。可她自己心中却始终觉得这道旨意不过是另一场劫难的开端。
元泽果然没有说错,信鸽到达的次日清晨,众人就收到允王旨意,前往体和殿觐见。
体和殿是允王日常读书和议政的地方。四人到达时,他正在同淑妃一起欣赏字画。淑妃见使团到来,起身告辞:“大王既有正事要谈,臣妾就此告退。”
“你且坐着。”允王一把拉住淑妃,笑眯眯的道。
淑妃迟疑片刻,便顺从的在旁边一把椅子上坐下。
后宫不得参政,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允王此时故意留下淑妃,不是看轻使团,就是有所暗示。元泽心中一阵不快,面色上却依然如故,带领其余人一道跪下请安:“参见大王。”
“平身。”允王坐在高处俯视众人。他一改前几日傲慢的模样,朗声道:“既然安阳王已经下令大军撤往历城,我自然也不会食言。这几日我便会在朝中宣布和亲,待一切准备妥当后,再择吉日。”
“大王英明。”元泽躬身道,“两国毗邻而依,自古就有邦交,如今再度交好实为大王恩泽,天下众生必定口口相传,永世难忘。”
允王不耐烦听他的马屁话,打断道:“你们明白就好。待你国大军在历城驻扎后,各位即可启程回国。为显示诚意,我会附上南汐的嫁妆礼单让诸位带回去。其余细节,到时候再议。”
“谢大王美意。”元泽道,“不知南汐公主和太后那里……”
“这就要请淑妃娘娘出马。”允王看向淑妃,道,“劳你去太后和南汐那里多走动几回,做个说客。”
淑妃娇笑道:“大王哪里的话,能够替南汐妹妹出绵薄之力是臣妾的福气。”
说着,她有意无意的向杨潜望了一眼,又道:“前几日,太后还夸赞使团呈上的团扇手艺精湛,让我最近再挑几个花样让他们去做。如今使团一走,今后恐怕就没机会了。”
杨潜赶忙接话道:“承蒙太后和娘娘抬爱。既然太后喜欢,稍后我就去记下诸位中意的图案,让工匠赶制好送来。丽城里也有杨记铺子,今后若有需要,只需言语一声,自当尽心尽力。”
“杨大人真是客气。大王,你可曾听说过一诺姑娘飞燕团扇的故事?”淑妃话锋一转,向允王问道。
允王笑道:“你身居后宫,这些乡野传闻怎么听得这么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