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武侠修真>[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44章 请君暂上凌烟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请君暂上凌烟阁(2 / 6)

保身这么好保,不至于三省六部所有大员,都各有倾向了。 马车上的帘子轻而薄,有细细碎碎的阳光,从帘子的缝隙里洒落下来。 李治的声音轻柔,却如这阳光般,带着让李勣不能忽视的亮度:“大将军跟我一起去见一回舅舅吧,想来舅舅能体谅大将军的难处。待大将军出征后,若是有人在父皇耳边说什么谗言,舅舅帮着说两句公道话,总比无人为大将军进言的好。” 李勣望过去,只见对面晋王眉眼坦荡,毫无闪避:“当然,只要我知道,我必然也会替大将军说话的。只是,事关朝政大事,我的话,总不会有舅舅的管用。” 李治言辞极坦荡,毕竟关于李勣的处境,他从头到尾说的都是大实话。 马车内寂静了片刻,直到李勣一直握成拳的手渐渐松展:“那就拜托晋王,带我去赵国公府上拜访一下了。” “好。”李治眉眼一弯。 之后便不说这些事了,只熟门熟路从马车上拉开暗屉,拿出一包包的蜜饯点心来请李勣吃。 李勣也当真挨个尝过去,尤其是李治力荐的酒酿青梅。 而李治也只在旁带笑介绍吃的,仿佛两人出来春游似的,再不提一点朝政。 其实他这里还有一个机密消息,若是透露出来,必能换李勣一个大人情——但李治不准备自己说。 带李勣去见舅舅便是一箭双雕。 若是舅舅肯为了他示好李勣,将那件事告知,才是舅舅下定了决心要帮他夺储位的最有力证明。 * 赵国公府。 见到忽然来访的二人,长孙无忌很高兴—— 不只李治自己发愁支持他的官员实在太少,长孙无忌比他更发愁:主要是长孙无忌还愁着李治本性‘不争不抢’,他还得每每点拨李治的上进心。 此时见李治居然歪打正着,把李勣带了来,长孙无忌心里的算盘立刻拨的噼里啪啦响。 这要是不趁机拿下,简直是对不起自己啊! 尤其是李治婉转告诉他李勣的为难后,长孙无忌越发觉得:没错,就是你了,李大将军,来做我的同谋吧。 “看时辰,也到了该用膳的时候了。大将军留下用顿饭如何?”长孙无忌发出了示好的邀约。 李勣也很快顺着台阶答应下来:“今日叨扰赵国公了。” 酒桌上一向最适宜套交情。 且本朝‘食不言寝不语’的礼数,并不是整顿饭都寂然无声,不许人说话。相反,这些官员们都很习惯边用膳边谈事,只要不嘴里含着东西说话,仪态不雅就行。 比如朝廷公厨,最高级别的就是宰相们一起用饭的“政事堂”。 唐朝是群相制度,凡是三省六部的头部官员,都能被人称一句‘某相’,进入宰相队伍,一起吃小灶政事堂。 这些宰相们就惯于午膳时议事——平时各忙各的,能有这种各部门宰相凑在一起的机会,当然就是边吃边开会的绝佳时机啊。 谁要是光吃不说话,还会被人指责是个摸鱼混子哥。 边吃边谈正事,才显得‘废寝忘食’‘为国鞠躬尽瘁’。 于是长孙无忌是很惯于酒桌上谈事的。 果然用膳不过半,长孙无忌和李勣之间的关系就明显近了不少,一个亲切改口称李勣的字‘懋功’,一个也改口尊称一句‘长孙兄’,其实长孙无忌就比李勣大半岁。 好一番倾盖如故。 长孙无忌还很夸了一番李勣的字‘懋功’,这两个字本就有建立大功的意思,可见李勣的字,极符合他的身份。 一顿宾主尽欢的酒膳后,长孙无忌拿定了主意。 他手里捏着一个极重磅的消息,可以说提前放给谁,都是极大的一份人情。 今日,他决定把这份人情给李勣。 “雉奴去寻小十二他们演练骑射去吧。” 长孙无忌想了想,有雉奴在,有些话不好说透,于是温和道:“你上回不是还说,在宫里练习骑射侍卫们都让着你,有些没意思。今日正好泽儿也休沐在家。叫人抬几筐鸟雀,你们比骑射去吧。” 长孙泽是长孙无忌的第十二个儿子,跟晋王年龄相仿,如今在宫里做千牛卫,跟李治关系也最熟悉。 李治应了一声,熟门熟路就自去了。 出门后,他仰头对着灿烂日光笑了一下。 果然,姜太史丞算的没错,今日是个吉日。 真是个一箭双雕的好日子。 而长孙无忌一直看着李治走出门去,身后还稳妥地跟着宦官和长孙家的小厮,这才收回目光,又嘱咐身边老仆道:“去看着些,可别叫晋王伤着。到了时辰,就劝着他们停手。” * 屋内只剩下长孙无忌和李勣。 李勣既然肯来,就不再矫情。 此时将自己被太子和魏王招揽,不胜其扰的困顿说与长孙无忌。然后拱手道:“我自问心无愧,只一心报国御敌,绝不掺和国本之争。但晋王好意提醒于我,只怕我领兵在外时,会有小人进谗言。” “若有此等事,还请赵国公为我直言,李勣不胜感激!” 长孙无忌一面托住李勣,一面暗中点头:武将就是这样痛快,哪怕李勣已经算是有心思有筹谋的武将,但真决定了的事儿,也就大大方方坦然求助,肯欠下人情。而不搞什么文臣之间惯用的彼此试探,甚至彼此拿捏做利益交换。 爽快人,他很喜欢。 “大将军为国征伐,训整戎旅。将来若有小人诬陷,我必为大将军于御前分辨清白!” 李勣再次谢过,他并不怕欠长孙无忌的人情,毕竟如今争储位的两位,都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 因此,长孙无忌算是朝上最置身事外,不怕牵涉其中的重臣了。 只要于国本之争这种大事不牵扯,李勣倒不怕欠点人情——以后长孙无忌让他帮什么忙,帮回来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