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胡赛尼
在一片黑暗中,我睁开了眼睛。这次睡了多久呢,我也不清楚,在这个地下房间中,我早已丧失了时间的概念,更没有所谓的生物钟之说。如果说还有什么能让我感受到时间的话,就是贴在墙上的特制时钟了,此刻它正在黑暗中发着暗红色的光芒。
我蜷缩着起身,寒冷让我裹紧了被子。我在床上摸索起我的衣服来。我首先摸到了秋衣,我摸了摸领口,辨认了一下正反面后才穿上,秋衣接触到身体的一瞬间,只感觉凉飕飕的。
接着我又摸到了一个毛绒玩具,这是一个熊猫的玩偶,平时我都把他放在床头柜上,不知道这次怎么滚到床上来了。我把它放回了原位,接着又花了几分钟穿好了其他衣服,便下了床。
我摸索着来到墙边按下了led灯的开关,一束昏暗的灯光瞬间亮起,整个房间从黑暗中显露出来。我扫视了一下四周,食物、发电机组、蓄电池、水缸等等都一如原样。
我径直走向桌子,按下打火机点燃了煤油灯,之后再按下桌边的另一个led灯开关,关闭led灯。
我通常在冬天使用煤油灯,夏天使用led灯,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煤油灯的热量。煤油灯的燃料则储存在隔壁的油窖中。如果只考虑照明,不考虑取暖,油窖中的油足够自己用上5年。
实际上煤油窖只是我的备用能源。我的主要能源来自屋内的地热发电机组。发电机组下方,钻探了两口井,其深度均超过了千米。一口井为注水井,用于向地下注入冷水;另一个为采热井,用于抽取气化后的蒸汽。最后利用蒸汽推动涡轮机组就可以发电。
整套设施除了可以用来发电外,抽取上来的水蒸气还可以用来取暖。比如现在,几个蓄电池已经满电了,地热设施就切换到取暖模式,只用来取暖。而且我所处的位置是地下100米左右,本就比地表要暖一些。所以即使是在冬天,室内也能维持8-1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虽然达不到正常的供暖标准,但是也相当不错了。
我在书桌前坐好,先从水壶中接了一杯水喝了下去。我的水源来自附近的地下水,经过过滤设备之后水质已经非常好了,甚至不用烧直接喝也没问题。
我扫视了一下前面的书桌。它整体为黑色,由防火的有机材料制成。书桌的面积很大,上面零零散散地堆了很多东西,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抽屉。
桌子左半边放着几摞书和一个电子平板,是我平时用来看的。桌子的正前方放了三张相片,用相框包好立在桌子上。右前方则放着一尊纯金的地藏菩萨像。桌前的墙上贴着一只特制的时钟,我抬头看了看时间,暗淡的led光拼凑成了一行字:2049年12月23日15时17分。
在这个暗无天日的地下房间中,我已经生活了两年了,按照我的计划,一共要在这里生活三年,也就是说这种生活还要再过一年。
两年了,也不知道地上现在怎么样了,不过按照现在地上的局势,哪怕只有两年,也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吧,不过这一切都和自己无关就是了。
我什么也不想,就这样静静地坐着,长久以来我已经习惯了靠发呆来消磨时间。坐了好一会,腰有些酸了,我便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身体。正在我起身之时,突然听到了一些沙沙的声音,我仔细分辨了一下,声音似乎来自门一侧。我感觉很奇怪,因为地下本就没有什么声音,平时都很安静,那这些声音是哪来的呢。
我蹑手蹑脚地走向门边,然而等我走到时,声音却消失了,我站在那里又侧耳倾听了一会,不过即使屏住呼吸,也听不到什么。
“大概是幻听了吧。”我心想,在这种密闭的地下空间生活久了心理和身体都会出一些问题。我重新坐回到桌前,思考现在做点什么,最终我还是决定再花些时间来看书。
我有个电子平板,里面存储了大量的书籍,但我还是更喜欢阅读纸质书。我前面的桌子上放着好几摞书,我随手拿下来三本。
第一本是《周易》,很薄的一小本,里面的注解很少,我之前看了两遍但是都不得要领,现在我也没有心情去钻研它了。这样想着,我把它放了回去。
第二本是《庄子》,这本书也没有注解,但是其内容比《周易》要好理解不少,看了几遍之后,我便明白其大致的意思了。由于内容不多,再加上我已经看了不少遍,这本书我已经能倒背如流了。我把它塞到了左侧的抽屉里,在忘掉之前不打算再看了。
第三本是《唐吉诃德》,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认为这是一本讲述理想与现实的书。每次读这本书,我总会想起她,我时常会感觉到他们两人是如此的相似。而且这本书中采用了元小说的写作方法,即书中的角色会讨论书中的内容,对于这一点我也很喜欢。
我决定就读这一本了。我快速地翻起书来,很快就翻到了有书签的那页。书签是一张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纸,并且对折了一次,纸上用端正的楷书简短地写着一句话:
“心怀相同信念者,终将再次相遇。”
我取走书签,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