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第一闲人> 第407章 夜明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7章 夜明珠(2 / 3)

也会是最后的一次。事后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必须成亲嫁人。或者是嫁给萧珪,或者是嫁给我与你阿爷替你选定的驸马。你愿意接受这个条件吗?” 咸宜公主皱了皱眉,“阿娘,你当真愿意给我这样的机会么?” “我说了。”武惠妃淡然道,“你若不相信为娘,我们也就不必再谈下去。” 咸宜公主深吸了一口,重重的吐出。 她就像是一个即将输光了的赌徒,放出了最后的所有的筹码,要做最后一搏。 “我相信阿娘!” “我接受这个条件!” “好。”武惠妃淡然道,“那你就从现在起,听我的安排。” “孩儿究竟,该要怎么做?”咸宜公主有点紧张,也有一点期待。 武惠妃说道:“你先答应你皇姑,随她一同去往长安,散心游玩。” “阿娘,眼看就要过年了。”咸宜公主说道,“孩儿想要等到明年的上元节过后再去长安,可以吗?” “不可以。”武惠妃说道,“你必须要在年前去往长安,除夕、春节、上元节,你都要在长安度过。” 咸宜公主十分不解,“阿爷与阿娘都在洛阳,为何偏要孩儿去往长安过年?” “你不必多问,照办就好。”武惠妃淡然道,“你要相信,无论如何,你的母亲总不会害了你。” “但是……”咸宜公主喃喃的道,“圣人与朝廷皆在东都,明年上元节的洛阳灯会,必然十分热闹。长安那边,想必也是冷冷清清的,了无生趣。” 武惠妃摇头笑了一笑,“上元灯会,年年都有。机会,可是只有一个。” “好,好,我去长安……”咸宜公主立刻说道。说完她就脸红了,连忙低下了头。 “那就先这样吧!”武惠妃微笑道,“你可以回你皇姑府上,去做准备了。” “阿娘,孩儿不用辞别阿爷吗?”咸宜公主问道。 “不用。”武惠妃淡然道,“你阿爷,早就知道了。” “那好吧……”咸宜公 主点了点头,起身后退,施礼下拜,“母亲万安,孩儿告退。” 看着咸宜公主缓缓的退出内殿,武惠妃面露笑容,长长的轻吁了一口气。 此时,萧珪在帅灵韵家中的客厅里,喝完了今天的第三杯杜康,帅灵韵极有原则的把酒壶给收走了。 她还对蓝庆元交待道:“庆元,往后你跟在萧先生的身边,一定要好好的监督他,不许他多饮酒。他有旧伤未癒,这是医郎吩咐的。你记住了吗?” “喏。”蓝庆元文致彬彬的施了一礼。 萧珪十分不满的皱了皱眉,“你喏什么喏?谁是商会的大东家,你弄清楚了没有?” 蓝庆元愣了一愣,面露难色,不知如何是好。 “你就别吓唬他了。”帅灵韵笑道:“没错,你是元宝商会的大东家,商会以下所有人都得听你的。但是元宝商会的大东家,刚好归我管。你赞成吗?” “咳……”萧珪干咳了一声,小声的笑道,“给点面子,行吗?” “可以。”帅灵韵笑着施了一礼万福,“大东家忙着,小女子就先行退下了。” 说罢,帅灵韵就带着那个让萧珪眼馋无比的酒壶,走了。 萧珪斜挎着身子,歪坐在四围椅上,故意用漫不经心又带着威严的口气说道:“蓝庆元,你是不是觉得,我惧内?” “并没有。”蓝庆元连忙叉手施了一礼,说道:“在下认为,萧先生对帅东家情深意切,颇为尊重。” “那她对我呢?”萧珪继续追问道。 这种问题,哪好回答? 被新老板反复刁难的蓝庆元,一脸的窘样吞吞吐吐,不知如何是好。 萧珪暗自好笑,说道:“我来问你,另外一个问题吧!” 蓝庆元叉手一拜:“先生请讲。” 萧珪说道:“你为什么答应离开帐房,来我身边做事?” “因为先生给在下开出了三千五百钱的薪酬,是我以前的两倍,比一县之令还要高。”蓝庆元老老实实的答道,“有了这些钱,在下就可以多买一些书来看了。” 萧珪问道:“还有呢?” 蓝庆元茫然的摇了摇头,“暂时,只有这些了。” 萧珪都笑了,“你这个傻书生!” 蓝庆元连忙叉手一拜,“先生,在下身在商籍,乃是一介低贱商人,不是仕子书生。” 萧珪笑得更乐了,“那你说,我该怎样骂你?” “呃……”蓝庆元咧了咧嘴,苦笑道,“先生还是,不要再骂了吧?怒而伤肝,肝肾同源。肝主筋,肾主骨。生气骂人,对先生的膝盖伤势,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 萧珪 笑道:“你还懂医术?” “学生闲来无事之时,什么样的书都会读上一些。”蓝庆元说道,“之于医理,学生略懂一二,算不得精通。” 萧珪问道:“儒家经典,你都读过了吗?” “大致都已读过了。”蓝庆元答道,“只是未能读懂,全都一知半解。” “《韩非子》与《商君书》这些法家的学说,读过没有?”萧珪问道。 蓝庆元点头,“读了。也是一知半解。” “史书呢?” “史书在下读得最多。《史记》,《战国策》,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国志》还有本朝编撰的《晋书》、《隋书》……”蓝庆元开始了他的滔滔不绝,最后用一句“全是一知半解”做了结尾。 萧珪面带笑容的看了这个傻书生半晌,问道:“兵书,读过没有?” “读过。”蓝庆元又点头,“《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还有本朝太宗皇帝陛下与李卫公合著的《问对》一书,流传于坊间也不知是真是伪,学生也曾找人借来读过……全是纸上谈兵,一知半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