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八十二章 谯县访故友,征讨或难休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二章 谯县访故友,征讨或难休中(3 / 4)

广阳太守,是破译真相的钥匙。

曹仁非文吏,而是“好弓马弋猎”的侠客。

其青年时避难他乡,纠结千余部曲,在淮、泗1带(9江1带)落草抄掠。后从曹操征伐,为别部司马。

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魏书9曹仁传》

“别部司马”即军阀麾下“半独立的小头目”,特点是“自带部曲”。

如张修曾为刘焉的别部司马、刘备曾为公孙瓒的别部司马,关张曾为刘备的别部司马云云。

曹仁被假授的名号、亦属军职系统,如“厉锋校尉”、“骑督”等等。

1言蔽之,“游侠出身”的曹仁,本不以治民见称,其人骤然擢为太守,其中必有内情。

更值得探讨的则是“广阳太守”的隐喻。

广阳郡属幽州(今廊坊、通州1带),是两汉北部边境。

曹仁彼时(196)在豫州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相去千里。

仁若赴任,必1去不返。

且广阳处在公孙瓒与袁绍的争夺下,屡易其主。

从各方材料中可推知,彼时的广阳郡、刚刚脱离公孙阵营,正与袁绍合纵。

虞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等,率州兵欲报瓒。--《魏书8公孙瓒传》

兴平至建安初年(194-196),因公孙瓒矫诏杀(幽)州牧刘虞(193),刘虞旧部遂集体叛乱。

田畴、齐周、鲜于辅等地方豪强,煽动州郡,代郡、广阳郡、上谷郡、右北平郡遂驱逐公孙瓒所署官吏,与叛军合流。

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杀瓒所置长吏,复与(鲜于)辅、(刘)和兵合。--《后汉书公孙瓒传》

刘虞之子刘和,亦在叛军之中。按《后汉书刘虞传》记载,虞死,和为报父仇,遂与(公孙瓒死敌)袁绍合纵。

(刘)和后从袁绍报瓒云。--《后汉书刘虞传》

因此,彼时权力真空的幽州诸郡(包括广阳在内),政治立场无疑倾向袁绍。

换言之,建安初年(196)天子拜曹仁为广阳太守,应出自袁绍授意。

即“征调联军悍将、协助平定河北”。

这也能解释,为何“疏于治民、长于征伐”的骑督曹仁,被1眼相中。

因为“太守”本就是幌子,广阳则是处在暴乱倾覆中的险地。

此时(196)袁绍恰恰需要曹仁这种轻悍武夫,将“摇摆中”的幽州郡县,纳入麾下。

袁绍征发曹操部曲很好理解,前文已揭示真相。

其1是“袁曹方睦”,本属1家的上下级。

其2是兴平年间(194-195)兖州之乱,曹操1败涂地、百城皆叛;是在袁绍的“重兵支援”下,才6续收复失地。

因此,曹操欠袁绍的人情,不得不还。

(曹操)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袁绍)唯强干弱枝之义……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任,是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为袁绍檄豫州》

注:关于“袁绍协助曹操收复兖州”,见《为袁绍檄豫州》与《徐晃传》(朱灵的记载附在徐晃传后,为掩盖真相,曹魏、西晋连脸都不要了)、《臧洪传》引注。

曹魏史书对此讳言,但依然不能彻底抹杀。

但曹操根本不愿遣曹仁赴前线助战。

其人遂违绍意,改授仁为议郎,使留身边。

有趣之处,是曹仁彼时的官衔是“以议郎督骑”。

换言之,其依然是骑督,只不过挂个“议郎”(即京官儿)的虚衔儿,掩人耳目。

重点来了!

咱们看看彼时,曹氏、夏侯氏的履历变迁。

嘿嘿,当然先从曹纯说起。

曹纯是曹仁同母弟,曾在洛阳为官(黄门侍郎)。

曹操起兵,遂从征伐。

《纯传》极短,开篇第1句竟是“以议郎参司空军事”。

仁弟纯,初以议郎参司空军事。--《魏书9曹纯传》

这句话信息量大到爆炸。陈寿先生高人也!

“司空”是曹操在建安初年(196)的官职。

操最初自领大将军,在袁绍的干涉下,退为司空(即御史大夫),将“大将军”转授于绍。

以此可知,曹纯为“议郎”,与其兄曹仁1样,亦在建安元年(196)。

而曹纯的“以议郎参司空(府)军事”,直译即“议郎、兼司空幕府参军”。

其本质与曹仁的“以议郎督骑”1样,曹纯的真正职位其实是“司空参军”。

“议郎”则是掩人耳目的虚名。

曹纯又是首任“虎豹骑督”,于白狼山督斩蹋顿(207)、又在当阳大破刘备(208);

其人无疑是知名悍将。

北征3郡,纯部骑获单于蹹顿。以前后功封高陵亭侯,邑3百户。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2女辎重。--《魏书9曹纯传》

曹纯“以议郎参司空军事”的古怪头衔,无疑是因其受到(袁绍)征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