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仙侠版水浒> 第三百七十七章 高丽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七章 高丽亡(2 / 3)

于临津江以西、汉江以北。

金富轼的意思是,将高丽京军的六卫编为中、前、后、左、右五军,以前军和左军布置在罗城及临津江以西地区,以中军和右军前进至罗城东北长和洞、华藏洞地区,将后军及高丽京军的二军调入罗城,依托罗城固守待援。这样一来,高丽王朝既可以依托坚固的罗城固守,也可以控制汉江北岸和砂川河西岸,形成西起礼成江东至板门店长达数十里的防线。

从金富轼的主张上来看,他明显没有王楷这么乐观,而是更倾向李资谦的想法,也就是,大元军来者不善,他们一定要谨慎应对。

唯一不同的是,金富轼不同意,王楷撤出开京,逃往李资谦的儿女亲家拓俊京控制的西京。

“以此布军,或可将大元军阻止在汉江以南,此乃我高丽万幸,若不能如此,教大元军渡过汉江,也可以此犄角之阵列寨于京师左右,或间隔五十里,或间隔三十里,结成连环营寨,以阻挡大元军,以卫都城。”

“防御汉江必用宿将,若外戚、宰执亲旧、省院吏族之类,皆不可用。”

“大元军以攻势凶猛闻名于世,恐京军难以应对,陛下可下令暨招十万望军,沿汉江修筑堡垒以作屏障。”

金富轼乃新罗王室后裔,他早年曾出使过赵宋王朝,因诗文名扬中原,是一个中国通。他兄弟五人自幼熟读诗书,除了出家为僧的金玄湛以外,金富轼与其兄长金富弼、金富佾及弟弟金富辙皆以先后通过高丽王朝的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并且在高丽朝廷身居要职。

在高丽王朝的一众臣僚当中,金富轼是对目前的形势看得比较清楚的一个。

他知道,李资谦的提议,虽然夹杂着私货,但大方向是没错的。

江鸿飞既然不远万里地派大军前来攻打高丽王朝,而且事先都不说一声,十有八九是有所图谋,多半是想将高丽王朝并入大元帝国的版图。

在这种情况下,高丽王朝唯有展示出来让大元帝国忌惮的军事实力,才能让大元帝国改变初衷,否则高丽王朝可能就危险了。

王楷没想到,一直支持他亲政的金富轼竟然改为支持起李资谦了。

王楷很不高兴。

还好,就在这时,以郑知常为首的西京两班的一众官员,坚决反对金富轼的建议。

郑知常等西京两班的人之所以支持王楷的主张,可不是因为他们觉得王楷说得对,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大元军已经打过来了,眼看就要打到开京了,哪有集结军队、修筑堡垒的时间?还有既然要向大元帝国称臣纳表求和,何必再集结军队与大元帝国交战?若再兴兵,岂不又让大元帝国抓住把柄,指责高丽王朝毫无议和的诚意?

再者,以金富轼为首的开京两班和以郑知常为首的西京两班一直在搞党争,这就跟赵宋王朝的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党争差不多,双方已经到了恨不得弄死对方的地步,因此,不管一方主张什么,另一方都肯定反对,根本不问对与错。

双方吵得不可开交。

最后,还是得到了开京两班支持的李资谦占了上风,高丽朝廷决定派高丽京军去迎战大元军。

不过,王楷和郑知常也没有完全认输,他们又派人带着大量的礼物去大元军中议和,劝大元军不要再进犯了,只要大元军肯停止进攻,什么事都可以商量……

只可惜,王楷君臣商量的时间太长了,礼成港离开京也太近了,关键大元军进军得太果决了。

结果,高丽京军好不容易才聚集起来三万多人马,还不等他们离开开京,大元军就杀了过来,并一战就击溃了他们,之后更是一举就攻占了罗城的外城。

这时,王楷和郑知常派来议和的人也来到了李俊的军中,表明了高丽王朝想要议和的意思。

李俊的态度很明确,高丽王朝要想议和,也不是不能谈,但必须得王楷和李资谦一块出城来跟他谈。

使者回去跟王楷和李资谦说了李俊的要求。

李资谦脸色铁青,不发一言。

王楷痛哭流涕,直说:“哪有君主亲自去议和的道理?”

有人劝王楷,赶紧趁大元军还没有完全占领罗城,杀出城去,逃到西京,再举全国之力卫国。

有人劝王楷,赶紧派人再去议和,拖延下去,对高丽王朝肯定没有好处。

还有人劝王楷,可以先对大元人虚与委蛇,施以缓兵之计,拖延个十天八天的,等拓俊京率领西京的那十万大军前来勤王救驾,就好解决此事了。

不愿意出城的王楷,想采纳后者,也就是对大元军采取哄骗与拖延之策。

不想,大元军攻占了外城之后,大元帝国的文官和政工干部立即就开始捕捉高丽王朝的达官贵胄、豪门大户、仕绅望族,同时大张旗鼓地解放奴婢,并给平民和奴婢免债、分田、分粮,招募箕军。

见此,王楷、李资谦全都暗道:“坏了,大元要破坏我高丽的统治基础!”

与此同时,大元军和箕军将内城包围得水泄不透。

见此,金富轼劝王楷和李资谦,不要再心存侥幸了,赶紧给内城中的民众发放兵甲,动员全民皆兵,准备跟大元军巷战。

可郑知常等人却劝王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