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3.讽刺(3 / 4)

们操心。

程婉蕴去忙活晚上的饭菜了,胤初却终于见到了梦中只闻其死未见其人的那个顾敏叡和他的儿子们。

胤祸刚见到背着弓箭腰胯大刀的老者时是很吃惊的,没想到顾敏叡那么老了,似乎有六十几岁了,竟然还坚守在炮台之上。

“在下北塘北营炮台守军顾敏叡,敢问几位大人领兵前来,可有文书、印信?又是所谓何事?”顾敏叡先一揖,随后不动声响地用鹰一般的视线从一众亲兵身上略过,最终停留在胤初和胤祯两个人身上。

胤极身边的亲兵都穿得灰衣棉袄,戴瓜皮帽,看不出来历,但胤祯带来的那三百人是披甲的,毕竟是给太子爷出门装点门面用的,选的都是身材高大、面目俊秀的八旗子弟,而且有的还是从善扑营、毓庆宫值宿的侍卫里抽调出来的,家世一流,身手了得,因此一打眼看过去还算十分唬人,从上到下透着股精兵强将的味道。

至少顾敏叡看多了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北塘驻军,看到这么一批人,心里头一个反应就是来历不简单,所以他问得格外谨慎。

胤祯收到太子消息之后立刻就盘算好了,二哥明显另有打算,不想过早暴露身份,他自然要配合着便宜行事。

因此听见这老绿营兵开口问他们身份,他便掏出了早已备好的皋司文印信,天津巡道下头的按察使是乌拉那拉氏的族人,四爷自然是想怎么用怎么用了,按察使掌管一省刑名案件以及驿传事务,给胤祯写个奉命巡视各县驿传情况、拟修建新驿站的文书简单极了。

顾敏叡仔细瞧了,文书不假,印信也对得上,但怎么领着那么多人到北塘炮台来了?这是要在北塘修建新驿站不成?顾敏叡心头一动,若是要在这儿修驿站,说明朝廷有重启北塘炮台的想法,那不知能不能顺道把炮台墙体墩台都一并加固起来,那岂不是好事一桩?

顾敏叡

望着胤植的目光顿时就热切起来。毕恭毕敬把胤初和胤植都请上了炮台之上。他们身边各跟了十个人,其他人依旧回船上候命。

一路上顾敏叡对着这北塘炮台的来历、用处打退过多少海寇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不时用已有些颤抖的手指捋平打了补丁的衣甲。

"这炮台百年来历经战火,已经许久没修过了,去年还被雪压得塌了一截,我们自个给补上了,不过您瞧,开裂的地方也多……”顾敏叡举着灯,一点一点地照给他们看, "不加固不行,这地方实际上很紧要,可以说是津门最后一道防线,若是失手,后果不堪设想……"

胤仍沿路又看见了几个还坚守炮台的人,还以为八旗水师还有些没丧良心的好兵,结果就听见他们管顾敏叡叫伯父。

得,又是他们一家子的。

大清兵制分为八旗、绿营。绿营里头几乎都是前明的降兵和当地招募的汉人,这样一家上下都当兵的有很多,前明是有军户的,世世代代世袭为军,这顾家想必就是这种情况了。

胤祺听着顾敏叡唠唠叨叨,一开始不知道太子专程来这里做什么,但登上这个可以说是空旷无人的炮台后,他忽然知道了太子此行的意图,二哥想要整饬水师么?

可是……随着顾敏叡的讲解,胤祯也伸头去看了眼下头栓在岸边的二十艘战船,有的桅杆都朽坏了。

顾敏叡说的口干舌燥,瞥了眼这两个皋司手下的属吏,年轻些的冷面不语,年长些的目光幽幽地闪烁着,也不说话。

他心里就没什么底了。这到底是怎么个章程?驿站还修不修了?

还是他们压根就不想修驿站,只不过领着人做做样子跑一趟,回头一起把朝廷下拨营造的银子私吞了,随便寻个什么借口说糊弄过去...

正好走完了炮台一圈,顾敏叡也不说话了。他跟在后头的儿子更是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于是一行人默默沉默了下来。

这时德柱过来了,说晚食备齐了,胤初便趁机邀请顾敏叡父子一块儿去吃。

顾敏叡立刻婉拒道:“多谢美意,本不该推脱,但职责在身,实在不敢擅离。”言罢又苦笑道,“若我们几个也走了,这上头就真的成空台了。”

“有理,是我想的不周到了。德柱,那把锅子送上来,我们在上头吃,暂且不回船上了。”胤初

笑着宽慰他, "不喝酒,只喝汤吃饭。"

顾敏叡推辞不过,只得应了,吩咐儿子们先去把桌椅板凳都搬上来。

胤祯不由奇怪地看了太子一眼。不过两三天不见,太子好像比以前更加平易近人了……竟然并不忌讳和绿营兵同桌而食?

等真的坐下来,围着鲜香辛辣无比的奶白色猪肚鸡锅子,一碗暖入脾胃的猪肚鸡汤下肚,出身的隔阂好似也被这热气腾腾给模糊了。

另外还有壶熬好的汤底能时不时往锅子里添,再涮些肉啊菜,刚相识的一桌人渐渐放下心防,相互说起话来。

“说个不恭敬的,可别见怪,实在好奇……顾大人怎么那么大年纪了还守在这儿?朝廷不是只募四十岁以下的汉人?”胤仍喝了一碗汤,又挟了根肚丝细细嚼,顾敏叡官职是城门领,虽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