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都市言情>从83年开始的娱乐大亨> 第四章 写剧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写剧本(1 / 2)

首先,这部片要好取景。

最好大部分景色在沪海或者周围就能找到。

省的还得四处跑,光差旅费也不是小数目。

这年头制片厂一部电影再火也就能从中影那拿个固定的收入,成本太高的话,厂子是不会同意拍的。

再说了,你个沪海人,弄個《红高粱》什么的出来,怎么感觉那么不着调呢?

其次,这部片的剧情要够不错,还要符合这个时代人们的三观,让厂子看了就有种想拍出来的冲动,导演不指望了,但无论如何,不得给自己这个编剧安排个副导演当当?

最后,这部片要好传播,其中思想全世界通行,最起码欧洲那边吃这口,没多久,就该开始华语片频繁出入三大电影节的日子了。

这是大势,自己可以顺应潮流。

虽然貌似有一点点走在了潮流的前面。

这个不重要。

关键是那里能出名。

影片能出名,自己也能水涨船高。

额,能安排进去那么一两首经典英文歌。

歌曲的传播,比电影可要快,加上阿非利加大饥荒愈演愈烈,最好是弄那种关注儿童,战争的英文歌。

乘着这个东风,说不定能让自己尽快扬名。

赚美元,它不更香嘛?

再说了,只要这次的《明天会更好》能给厂子带来收益,这种能卖歌的影片,沪影厂投拍的可能性极大啊!

自己可不想让剧本在剧本库里压着。

越快拍出来越好。

想着想着。

黄泽提笔,在纸上写起了故事梗概。

83年,一个音乐家已经功成名就,回去参加故乡母亲的葬礼,这天晚上,他的家里来了一个人,说是自己的一位老同学。

见面后,对方问他还记得当初的老师周树老师吗?

他死了。

留下一本日记,是送给你的。

翻看日记。

两人的记忆回到了几十年前。

46年的时候,在沪海近郊有一所寄宿学校,专门为太过调皮捣蛋的问题儿童所设。

沪海和周围城市里,难以管教孩子的父母,就会花钱把他们孩子扔进里面,让这里严格的老师来管教。

严格,那是真的严格。

简直可以称的上是监狱化管理。

一位长相平平无奇的英语兼音乐老师周树因为一些思想动向上的事情得罪了人,被下放到了这里,教大家英语和音乐,发现了其中一个人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

便开始教他们英语,音乐,带领他们唱歌。

相比其他老师的看似严格,实则已经放弃了这些学生,他想要开出一条新路。

原片是唱诗班,但一方水土一方人,这里,更多的是教音乐,让他们一起唱歌,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发掘他们的潜力。

这也方便黄泽抄歌,不用把歌曲局限于一种类型。

甚至中英文歌曲都能说的通。

时光匆匆,有一次校长要出去一天,让周树老师负责学校,他便拉着学生出去郊游,感受大自然的风光。

就是这个空挡,之前被校长冤枉后开除的学生为了报复学校,放了把火,将学校给点了。

校长回来大发雷霆,赶走了周树老师,并且都不让他去见学生们最后一面。

周树老师只能这么离开了学校。

路过教室,回头,窗户飞出了无数的纸飞机,窗户上有着学生们挥动着的小手,以及那最美丽的天籁,大家一起唱歌送老师。

写到这里,最后学生们送老师走时一起唱的歌黄泽都想到用选哪首了。

民国李叔同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在一群孩子们的《送别》中,周树老师静静地走向了远方,在他身后,还有一个在追着周树老师狂奔的小男孩。

小男孩的父母在几年前就战死了,他也不知道是谁付的学费,他想要跟着周树老师一起走。

犹豫一会儿后,周树拉起了他的手。

写完故事梗概,翻到第一页,想着这部片该叫什么吧,黄泽顿住了。

这是黄泽根据前世04年的法兰西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改的。

不过放牛班是弯弯那边的说法,不好直接用。

原片叫《合唱成员》,黄泽也不喜欢,干脆在纸上写下了《后进生的春天》。

就这样吧。

点点头,黄泽这才开始仔细地写起了这部影片的正式剧本。

……

这种经典影片,黄泽前世拉过好多次呢。

加上记忆力不错,脑海里的画面也是清晰的很。

可谓是下笔如有神。

而如此投入之下,黄泽甚至都感觉不到时间在流逝。

直到门被敲响,传来了老妈的声音,“儿子,还在写啊?写什么呢?不会是给哪家的小姑娘写情书吧?”

刹时间。

黄泽脑门上降下了三条黑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