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6章 恐怖(1 / 4)

邦邦!

低音声部低音提琴以及大提琴那低沉的旋律在陈秋的指引下,无比沉重地响起。

陈秋的视线转移,手中的指挥棒转向边上的秦弦,视线与他相接。

秦弦以及小提琴声部的众人立刻会意。

邦邦!

一股同样低沉的回应,从小提琴那边传递向低音声部。

低音声部做底,将旋律给缓缓往上托起。

一股如同黑色巨塔一般的粗壮和弦,在小提琴以及低音声部弦乐之中回荡。

阴暗的绝望在如同天空中飘荡的幽灵,在众人的心头笼罩。

然后缓缓沉入心中,隐藏在黑暗之下,消散不见。

陈秋手中的指挥棒轻颤,他的手掌也在缓缓下压,让众人的音乐尽可能往下沉淀。

乐团内所有人的视线都聚集在陈秋的手掌之上,跟随着陈秋的指引,一同演奏。

在这逐渐低沉的音乐之下,陈秋的视线早就已经提前看向中提琴的位置。

他的手掌依旧在指引着弦乐部分众人的诠释,但是指挥棒却已经提前指引向中提琴,给出他们所要演奏旋律的情绪。

在中提琴即将开始演奏之时,他却又将自己的指挥棒指引向低音旋律声部。

他将安抚完小提琴的手伸出,将两者抓住。

低音声部以及中提琴组瞬间明悟陈秋的意图。

他们作为乐团里几乎看不见的部分,将自己的音色和低音声部融合。

一股略带悲凉的气质,从两者之中奔涌而出。

这股情绪并不仅仅只是在乐团的团员之中回荡,他更多的则是如同一个幽灵一般,出现在音乐厅的各个角落。

如同一个看不见的眼睛一般,注视着众人。

就如同,肖斯塔科维奇所经历的黑色时代一般。

特别是主旋律之中那个大胆且放纵,带有强烈割裂感的巨大跳进,更是让音乐之中的情绪拉扯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

赵一听到这边的时候猛地一愣。

他略显惊讶地看着面前的陈秋,目光中带着一丝丝不解。

这个音乐的表达,这个情绪的诠释

完全不应该是陈秋这个学生能做出来的。

不,不如这样说。

如果这个表达是陈秋能做出来的,那么就太奇怪了。

肖斯塔科维奇,苏联作曲家。

虽然你也可以同样说他的音乐是俄罗斯风格的作品,但是实际上,你用苏联其实最为准确。

即便他的音乐之中那种为了苏联而创作出来的感觉几乎没有,可是他的音乐之中却带了很多很多苏联当时的背景,以及只有苏联人才能够懂的感觉情绪。

这一首作品的创作时间为1937年,11月21日在列宁格勒首演,由穆拉文斯基带领着列宁格勒管弦乐团进行演出。

根据肖斯塔科维奇他自己的叙述,这是一首“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批评的实质性,创造性回答”。

而能够理解这一点后,其实才能最好理解这一首作品的内涵。

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位当时很受欢迎的作曲家,但他的很多作品实际上都不是为了他的国家而创作出来的,更多的则是为了表达他自己的想法而进行创作。

所以他自然而然受到了格外多的批评以及指责。

但是他所创作出来的第五交响曲,却并不是为了批评指责这些情绪而创作的,他并没有对这些情绪进行反驳,也没有那种追求着自我解脱的毁灭。

他就只是很简单地用一个饱经沧桑的中年人,放在音乐的中心。

用四个乐章去诠释这位中年人的心情。

听上去似乎很是简单,但是实际上这一首作品对于情绪的把控需要非常精准。

你如果多一分,伱就很容易变成歇斯底里的哀嚎,对着当局怒骂,试图毁灭一切的疯子。

如果你少一分,你就则会走向另外一个反的方向。

你的音乐会呈现出那种畏畏缩缩,甘愿当一个罪人,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一切赎罪的圣歌。

而想要演奏出这样的作品出来,你不仅需要对创作者本身当时的情况,立场,以及想法都要有所了解。

你还需要能够理解苏联音乐的一些特色,以及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情绪表达。

所有的一切都非常重要,你如果少任何一点,你的音乐呈现就会变得非常奇怪,奇怪到你这一首作品即便演奏的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你的音乐依旧不算得上是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

没有肖斯塔科维奇感觉的第五交响曲,能够算得上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吗?

赵一感觉,并不能算。

所以他当时在准备评分的时候,虽然对于陈秋的演奏同样有很多的期待,但是他根本没有想过陈秋能够带领着他手下的乐团,演奏出特别浓重的肖斯塔科维奇的感觉。

他对于陈秋的期待,更多的则是能够带领队伍准确无误的演奏出来,然后能够带点乐队的特色,陈秋的感觉,细节处理上没有问题。

那么就足够了。

但是他怎么都没有想到

陈秋居然不仅准确无误地演奏出来了这一首作品,甚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