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章 全军戒备(1 / 4)

海音内逐渐变得剑拔弩张,一团和二团的人,虽然表面上没有多少的矛盾,但是实际上双方都开始准备起之后的音乐会合奏,准备压过对方一头。

当然!最主要是一团。

陈秋手中的二团,他们现在很多人想的仅仅只是不要被一团压得太狠即可。

所有人都在自己的琴房内练习着自己的内容,没有任何人有一丝丝的松懈。

他们不敢。

因为现在乐团内所有人的情绪全部都集中在了一起,所有人都在准备着那一场音乐会。

如果他们真的给全队拖后腿,那么可就不是简简单单地被乐队的指挥骂了,而是会被整个乐团的人,用带有歧视的目光注视着。

到时候可就真的算的上是不如退团了。

当然,这种情绪并不仅仅只是在乐团的成员之间,依旧存在于指挥的身上。

陈秋从自己的乐谱库里翻出了那一首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的乐谱,仔细翻看着上面的内容,眉头紧皱。

勃拉姆斯一生中共创作了四首交响曲,每首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在这四首交响曲中,最伟大的一部,也是最伤感、最古雅的一部,便是他现在手中的这一首第四交响曲。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乐团都会选择第四交响曲作为他们音乐演奏之中的核心曲目。

例如之前的一团,在之前选择二团首席的时候,就给出了贝多芬第七交响曲,波莱罗舞曲,以及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四首作品给陈秋他们来选择。

而在之前的海城大比中,代表着东部最强师范的东部师大,他们同样选择演奏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

这么多人的选择,足以证明这一首作品究竟有多么的讨人喜欢。

即便,他是一首伤感的作品,和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之中格外强烈的情绪完全不同。

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勃拉姆斯所有的音乐创作中,伤感的情绪随处可见,勃拉姆斯整个人也同样属于略带悲伤的角色。

他虽然身处于浪漫主义时代,可是他恪守着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抹光辉,如同时代的最后一抹流星。

辉煌,璀璨,但是短暂。

甚至很多人都有说过,勃拉姆斯的存在,甚至要远超贝多芬。

他就如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那位天才。

带领着古典主义更进一步。

在德意志,他被誉为德意志3B,与巴赫,贝多芬同列。

而并非普通的音乐家。

只是可惜,时代在前进,已经被抛弃的古典主义终究还是落寞,不管他的古典写的多么漂亮,他终于没有办法成为贝多芬那种,踹开一整个时代的天才。

他的作品,也更多局限于音乐爱好者之中存在,而并非进入普罗大众之中。

在这一首作品之中,伤感并没有和其他作品一样,仅仅只是音乐的点缀。

在这部作品中,伤感成了主宰一切的情绪,它渗透于作品的每一丝纤维中,甚至骨子里,你都能体会到那股超越一切的伤感。

俄狄浦斯王

这个便是勃拉姆斯音乐表达的来源。

据说在写作这首交响曲的前些时候,勃拉姆斯读了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的名著俄狄浦斯王,这使他的心灵受到极大震动。而在这部交响曲中,他也不知不觉地流露出名著里那种悲痛及恐怖的情绪。

陈秋走到自己家的书房内,翻阅着书架上的书,很快便翻到了那本俄狄浦斯王,很明显,在这种古典音乐之家中,这种有助于理解音乐的作品,并不是什么特别罕见的书籍。

大概之前也有人用这本书反思音乐之中的诠释吧?

他看着手中的书籍不由得沉思,将其与自己心中对于音乐的理解相互碰撞,思考着自己应该如何去诠释。

音乐的演奏并不仅仅只是将乐谱上的音符给演奏出来即可。

一代又一代音乐家的出现,早就将音乐演奏带到一个极为内卷的时代。

音符只是他们用来表述自己对于音乐理解的工具。

同样的一首作品,在不同的音乐家手中,能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感觉出来。

所以,陈秋也需要对手中的音乐进行更多的思考。

而并非仅仅只是简单的,将音乐演奏出来。

他带着手中的书籍,以及乐谱,来到了音乐厅的舞台中央,在脑中构建出属于自己的音乐舞台,播放起其他顶级乐团对于这一首作品的诠释,将其与自身音乐进行对比。

寻找着最为适合自己的诠释方法。

此时此刻,学校图书馆。

秦弦在学校的图书馆里面,找到了关于这一首作品的分析。

这些都是一些大师写的感悟,上面是这些大师在演奏的时候,他们所想的一些内容。

秦弦拿起手中已经打印下来的分谱,仔细地分析着音乐的内容,找到每一个转折点,每一处音乐转调的位置,将其标记下来,随后写下自己需要如何去表达。

他的学习方法和陈秋不同,他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在乐谱上标记,然后思索着这样的音乐表达,在实际演奏出来后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