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弈江湖> 第10章 我言秋日胜春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 我言秋日胜春朝(1 / 2)

刘一手口中的正事,便是新官上任的破局。

虽是一个无正式品级的总棋工,但在四方馆弈棋所,也是趋之若鹜的存在。从棋童(棋助)、棋工到总棋工的三级连跳,在常人眼中本就不服,更何况因着与皇甫惟明前几日的往来,又因着昨日李泌的现身,四下里必然少不了风言风语。

无论如何。

这一局,刘一手,要靠自己的本事,敲山震虎、收服同僚。

与此同时,通事舍人与乔典仪也在头疼。

通事舍人李诚朴,年旬六十有三,官阶从六品,以他的年纪和官品履历,正是一个尴尬的当口,若想再上一层,苦无实绩,希望渺茫,可若欲调往别的衙门,又只能平调和降职,那样又是得不偿失的。

经秘书少监沈易直的推荐,来四方馆任职多年,这里正是一个活少、钱不多、有油水又养人好衙门,明里俸禄一般,暗中的人情往来,以及各国番使的伴手礼和借人脉关系衍生出来的营生的抽成,可谓丰厚。

原本按照《唐六典》中官员致仕,即退休的年纪是七旬,但因四方馆往来于四方番使、对官员形象与身体素质更为看重,所以圣上特颁了恩旨凡四方馆任职官员可在六十五岁时申请休致。

比寻常官员退休早,但是待遇不减,这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李诚朴现下就盼着四方馆太太平平、风调雨顺,让他无风无波再熬两年,好平安顺利拿到休致的恩养银子。

所以,他可不想搞什么革新惹人注意。

至于乔典仪,与通事舍人配合一向默契,两人同声同气了很多年,对通事舍人的想法打算自然是心知肚明,虽然他极为认可刘一手的那份《棋工分级考评九制及俸禄革新六略》,但也知道眼下不是合适的机会,若是通事舍人休致以后,自己接任成为这四方馆里的一把手,倒可以推行开来,那时,作为自己的政绩才是甚好,所以,他也投了反对票。

“是吧,你也觉得这个制略,现下不合时宜,过于草率了吧?”通事舍人看向乔典仪。

乔典仪点头。

“那就由你去跟刘一手说吧。”通事舍人松了口气,作为自己看好的接任者,乔典仪的态度他还是要尊重的,要是乔典仪此时站在刘一手一边,非要搞什么革新,自己便会很被动。

“说的时候,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打击她的积极性,又要提点到位,若非目前在馆内,她棋艺为冠,加之马天元的一再举荐,若论资排辈,无论如何这个总棋工,也轮不到她,就是现下,也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呢,就是你我二人也为其担着风险,这一点,要让她明白。”通事舍人补充着。

于是,乔典仪将刘一手叫到了自己的署舍,将那份《棋工分级考评九制及俸禄革新六略》还给了刘一手。

“写的很好,文字和提议俱佳,但是眼下不是时候。”乔典仪将通事舍人与自己的想法糅合了一下,以极其委婉地方式驳回了。

刘一手倒是并不意外,也不见气馁,“其实并非我要标新立异,我只是想让大家有目标有奔头,毕竟现在馆内从棋工并棋童有三四十人,而总棋工只有一名,如果没有清晰的上升路径,众人没有奔头,要么划水摸鱼,要么为了那个位子内斗消耗,虽然我们不能自创品阶,但以棋力定品,将棋品与月俸以及外接悬赏棋的机会相结合,如此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众人的积极性,也能提升棋力。”

还是有点倔,都说了提议不错,只是时机不妥,怎么听不明白呢,乔典仪有些不悦,唯耐着性子解释,“你就没想过,棋力定品始于三国,却在本朝废除,代之以棋侍诏制。那圣上都废除的事,你非要搞,实在是不妥。“

刘一手见乔典仪说的直接,便也坦诚相告:“坦白说,我刚来长安的时候,也是奔着棋待诏去的,当今圣上初设翰林待诏,以技艺侍从文职,围棋高手被选拔入宫,担任棋侍诏,属于翰林院官阶,与九品职位相当,这的确使弈棋者的地位得到提高,但这种提高于国人棋力的普遍提升无益,也不公平透明,亦没有标准化的考核与竞技机制,升降成败仅凭一人言断,事实上,却将更多人的路径堵死了。四方馆的弈棋所,是除翰林棋院外全天下弈棋水平最高之所,如果我们可以推行一个公平有效的机制,对于所有爱好弈棋者来说,是大有益处的。

乔典仪闻言,陷入了沉默。理智上,他深知刘一手所言非虚,棋待诏制的确有其局限性,否则自己又怎会在此处蛰伏多年呢,然而,重设定品机制,又谈何容易?这其中涉及到诸多利益纠葛,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再说句糙话,你一个啃萝卜的却操着吃人参的心,真是管的太宽了。看来一个四方馆总棋工的位子让你干还真是屈才了,你应当到翰林院去当掌院承旨。

但是这话不能说,与通事舍人的养老心态不同,乔典仪是个既保守又进步的存在,他倒是有些欣赏刘一手的冲劲,于是犹豫片刻后再次开口劝道:“弈秋,你的提议,我同通事舍人会认真考虑的。不过,此事非同小可,还需从长计议。你且耐心等待,但在有了进一步回复之前,弈棋所的诸事务还是一切照旧,你眼下最重要的任务,是安抚住那些有资历的老棋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