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明空心语> “真我”何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真我”何在(1 / 4)

1、引子:真的有客观实在的世界吗

——从一个皮球谈起

真的有客观实在的世界吗?

譬如,我看到了一个“皮球”——

“皮球”是因我的认识生成的呢,还是客观存在的呢?

唯识论认为:“皮球”的存在依赖于我的认识,在我的认识之外并无实质存在的皮球。

乍听之下,以为纯属“荒唐之言”,因为可以轻松反驳如下:

我离开这个地方,皮球依然在;

别人也可以看到这个皮球,而且看到的是同一个皮球;

即使下一秒我不在这个世界上了,这个皮球依然在;

推理——即使所有的人都不在了,这个皮球依然在。

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且耐心看看如下的分析:

首先,“皮球”是那个物体的本质吗?

“皮球”,首先是人们为这样的物体所起的名称,也即“概念”,这个概念只对人类才有意义,对于生活在皮球上面的细菌而言(以细菌的心识来认知),这不是“皮球”,而是它们生存的世界——相当于我们生存的地球。

我说——这是一个“皮球”;

细菌说——这是一个“地球”;

从更微观的心识来说,比如电子会“说”——哦,这是一个星系;

如果让量子来说,它会说——哦,这完全是一片“虚无”。

所以,“皮球”——只存在于“我”的认识里。

第二,即使不论及“皮球”之名,仅从这个物体而言,它是客观存在的吗?

“客观”——是谁在观呢?

——如果有谁在观,那就变成了主观;

——如果没有谁在观,皮球就“不存在”,不仅皮球之名不存在,皮球之物之实亦不存在。因为“实”,是需要以参照系来确认的。

如何理解呢?

“客观”是相对于“主观”而言,无主观何来客观?

所以如果没有观者,“客观”即不存在。

那换种说法:没有谁在观,那个“物体”存在吗?

要知道,所谓的“物体”是需要参照系的,也就是说是需要先有一个观者选择了一个参照系之后才能定义的。

因为对于“量子”级甚至比量子更微观的参照系来说,这个“皮球”是“虚幻”,其上的量子在一瞬间已经生灭变幻了无数次。

所以即使是“物体”也仍是人类思想认知概念的投射,而不是那个物体的本质。

所以,一切的一切均依赖于主观的“识”而“存在”,“存在”本身就是“识”的认知,在“识”的认知之外,没有“存在”可言。

什么是“存在”?对于有神论者,“神”即是真实的存在,对于无神论者,“神”从不曾存在。

“存在”一词的本质是我们能够“证实”的“客观事物”,谁来“证实”,当然是需要由“观者”来证实,“客观事物”如何来认知?当然是通过“主观的观者”来认知。

所以,归根结底,离开“主观”,是不存在“客观实在”的。

结论:所谓“客观实在”的“皮球”是不存在的。

推而广之——客观实在的世界是不存在的。

感悟:万物因你而存在,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因为有了你,所以才存在——这是上天对你的无边恩赐!快快谢恩吧!

2、追问:“真我”何在?

——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与追问

接上篇《引子:真的有客观实在的世界吗——从一个皮球谈起》——

既然没有客观实在的世界,那有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呢?

我们生命的“生、老、病、死”,是我们不能摆脱的宿命?还是我们借以悟道解脱的机缘?

我们永恒不变的“真我”到底在哪里呢?

为了深入剖析,首先需要把“我”的概念进行定义:

第一个定义:我——变化之我,即“生、老、病、死”的“我”——暂称为“身我”;

第二个定义:我——区别于他人的“我”——暂称为“名我”;

第三个定义:我——“永恒不变”的“我”——暂称为“恒我”;

哪一个我才是我(真我)呢?

“身我”——若“身我”是我,未生之前,我在何处?百年之后,我又在何处?——如以“身我”为我,我即为“假有真无”,实为“无我”。

“名我”——我以何区别于他人?以“名”?以“身”?以其它?不管以什么,均不离“身我”之相,身不在时,徒留“空名”,“空名”为我否?——如以“名我”为我,我即为“假有真无”,实为“无我”。

“恒我”——只有“恒我”为我,我才有我,如无恒我,何以名“有”?

“恒我”——“永恒不变”的我,是什么样子的?在哪里?我怎么才能“认识”它?

在“我”的认知里,我只看见了“身我”和“名我”,没有看见“恒我”。

在“身我”出生之前,“恒我”在何方?

在“身我”死亡之后,“恒我”在何处?

试论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