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章 党同伐异(1 / 2)

钯是一种冷兵器,由农具演变而成,在古代战争中并不常见。与镗类似,钯是一种攻防兼备的武器。

戚继光为对付倭寇的长刀,将镗与钯合二为一,制成镗钯。名为镗钯,实际上是一种钯。《西游记》成书于万历年间,猪八戒使用的武器,大致就是钯。

满清广西巡抚李懋祖,出身于辽东武将世家,乃大明宁远伯李成梁之曾孙。

有明一代,辽东边军为明军精锐,耗饷无数。至南明,辽东明军大多数已投降满清,多编为汉军八旗。

因此,内地人多恨辽人,认为辽人引狼入室。这位李懋祖乃辽东李氏的子孙,被满清委任为广西巡抚。眼看明军大举反攻,李懋祖不愿投降,反而加紧备战,愿与全州共存亡。

都是汉人,为何李懋祖如此拼命?

岑丹初叹息不已,求计于方以智。方以智为永安军右参军,已是丹初的智囊,此战随军行动,帮丹初主持中军,筹备粮草军械,地位至关紧要。

“密之兄,李懋祖为李成梁的曾孙,世受国恩,奈何甘为满清卖命?三伪王已经撤至武昌,金声桓又在江西反正,全州已成绝地。

“督师派使招抚,他竟斩杀来使,声称疆臣守土有责,宁愿死在全州,也决不撤出广西。反观我朝文官武将,屈膝投降者举不胜数,忠诚殉节者反倒不多。

“问题到底出在哪了?”

方以智亦长叹一声。他亦列名东林党骨干,东林党一向宣称忠君爱国,清军一来,投降者何其多也!

别的不多说,就讲“江左三大家”吧,在当时极具代表性。

东林党魁、江南文坛之首钱谦益率领弘光朝官员投降,把南京拱手让与多铎,被委任为满清礼部侍郎。钱谦益已经五十多岁,连小妾柳如是都不如,被时人讥讽,遂辞官还乡,在家乡联络抗清义士,已被满清逮捕,投入京师大狱。

复社魁首、“梅村体”诗主吴伟业自清兵南下后一直隐居不出。其亲家陈之继已入清朝为官,卷入清廷党争,不断向清廷举荐吴伟业,试图引他为奥援。清廷知道他名闻天下,亦不断派人征辟。其老母担心祸及家庭,不断催促他北上。吴伟业难以自安,仍躲在家乡不出,将来恐将变节。

龚鼎孽亦负盛名,与方以智是好友,先降李自成,后降清,不仅为明人所不齿,也为清人所蔑视。清人讥笑他“惟明朝罪人,流贼御史”。多尔衮也轻视他,认为“此等人只宜缩颈静坐,何得侈口论人”、“人果自立忠贞然后可以责人”、“自比魏征,而以李贼比唐太宗,可谓无耻”。

奈何区区一个李懋祖,竟然如此顽固?

方以智对道:“鞑虏以异族临中土,笼络降臣不择手段。李懋祖为辽人,祖上与鞑虏有交,情形不同寻常。他家眷皆在北方,故愿死战。

“此外,满清律法极严,疆臣有守土之责,不死于战,即死于法。李懋祖为广西巡抚,若死在全州,恤典必厚,子孙可承荫泽。若不战而逃,即便不死,也必流徙极寒之地,家眷藉没为奴。

“孔有德北遁,李懋祖孤立无援。我军人多势众,以众击寡,必能攻克全州。李懋德此番必死无疑。”

丹初点点头,说道:“斥候来报,估计全州城内尚有四千守军,永州不详,但不会超过四千。昨日,滇师、楚师在飞銮桥东南与清军大战。清虏以钯手对阵,我军众,竟与清虏打成平手。”

满清在全州、永州有一个巡抚、一个总兵。按清初的规定,巡抚可编制标兵一千五百余人;总兵一般下辖两三个营,再加上中军,当有三五千人。

再加上李懋祖提前招募的一千钯手,清军在两地约有八千人马,数目应当准确。

只那一千临时募来的钯手,竟在战场上大显声威,挡住了明军的进攻,令人头疼。

方以智沉吟片刻,说道:“钯刀出自农具,其克星亦为农具。将军可曾听说过连枷棒?”

连枷棒同样出自农具,乃是农民打谷脱粒的工具,由一长一短木棒组成,中间用绳子或铁链连接,挥舞起来比较省力。

明军守城兵经常装备连枷棒。当敌人攀登云梯爬城时,守军站在城墙垛口处,武器平直不便攻击敌人,便可使用连枷棒的短头敲击敌人。

说直白一点,连枷棒就像个大号的双截棍,是一种可以改变攻击方向的武器。

丹初一点就通,说道:“密之兄所言甚是,我当尽快向爵帅进言,以连枷棒破敌钯手。”

“嗯,”方以智欲言又止,似有难言之隐。

丹初见状,便直言道:“密之兄可有何事?”

“昨日,督师约我一晤,邀我到他幕中,帮他参画机要。”

丹初心中一震,方以智是个人才,可不能被何腾蛟这种废柴给浪费了,便说道:

“兄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早在隆武二年,就被今上拜为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如今在我军中担任参军,实在是委屈。只是,我听说督师气量狭窄,难成大事。兄若过去,不但难展大才,恐怕也要被他连累。”

方以智淡然一笑,说道:“将军误会了。督师的为人,我也很清楚。今上屡次三番征辟,我尚且再三推辞,岂会入督师幕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