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拆台(1 / 2)

天色阴沉,细雨如丝。

山水相间,雨雾缭绕。若不考虑时局艰难,桂林山水甲天下,天地间颇有几分朦胧之美。

焦琏带岑丹初回桂林,向瞿式耜陈说扩军、移营之事,途中遇到天使瞿纱微,与之同行。

瞿纱微,热而玛尼人(今译为奥地利),耶稣会教士,崇祯年间入中土。此人会说中文,服中华衣冠,束发如明人,在永历朝中掌钦天监。

瞿纱微与永历帝过从甚密,常至宫中讲经。为了争取罗马教廷的支持,皇太后、皇后妃嫔、太子等都受洗为天主教徒。一时之间,宫中信教之风盛行。

岑丹初自穿越以来,第一次见到夷人,才知史书所说不假。明朝处于大航海时代,夷人来华已不是新鲜事。像瞿纱微这样在朝中作官的,自天启年间起,更是屡见不鲜。

传教士也积极参与到历法、铸炮、练兵等活动中来,期望以此增加影响力。

焦琏与瞿纱微并辔而行,岑丹初紧随其后。

焦琏很好奇,问道:“敢问天使,此番去桂林有何要事?”

瞿纱微微微一笑,说道:“两件好事,一件坏事。大帅先听哪个?”

“自然是先听好事了。”

“第一,有三百佛朗机士兵,即将赶赴桂林。队长名叫费雷拉,擅长使炮,随军司铎是毕方济。去年,我奉帝令出使澳门……”

去年,瞿纱微奉令趋澳门,向佛朗机总督求助。总督不敢得罪清虏,只以八十支火绳枪相敷衍。

瞿式微在澳门另有收获,得到了传教士毕方济的积极响应。

毕方济字今梁,意大里亚人,万历年间来中土,颇为活跃。天启年间,毕方济主持修历法。崇祯年间,回澳门造火炮。

他与隆武帝关系颇睦。隆武帝居潜邸时,召毕方济入府,探讨西学。崇祯九年,隆武帝囚于凤阳皇陵,为守陵太监欺凌,孤苦无依。毕方济四处奔走,游说路振飞救之。

隆武帝崩,毕方济避地澳门。瞿式微至澳门,与之一拍即合。后来,瞿式耜回去复合。毕方济在澳门募得夷兵三百,不日即将抵达桂林。

岑丹初忍不住问道:“敢问天使,这三百佛朗机士兵,是否携带红衣大炮?”

瞿纱微回头看了下岑丹初,向他礼貌地笑笑。这是一个典型的德意志人,身材高大,鼻梁高挺,金发碧眼。因浸淫儒学,瞿纱微彬彬有礼,颇有几番儒士的风采。

焦琏趁机介绍岑丹初。

瞿纱微很意外,说道:“行在皆传,小将军勇不可当,于万军之中夺旗斩将。不想竟是阁下!”

明军屡屡战败,不断丢城失地,朝廷太需要一场胜利了。桂林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传到全州行在,却令朝臣振奋不已。

岑丹初遥向全州方向抱拳,说道:“上赖皇上保佑,下倚大帅提携,某才略有微功。”

瞿纱微虽是夷人,却已熟谙华夏文化,又在朝内浸淫已久,对岑丹初的谦逊态度十分满意,说道:“小将军真儒将也。”

回到红衣大炮的问题上,瞿纱微说道:“佛朗机士兵千里跋涉,并未携带大炮。不过,大炮却是有的,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二件事。

“去年,我与司礼太监庞天寿一起出使澳门,携十名工匠返回。正月,上幸全州,天寿受命在全州督造红衣大炮,目前已铸成十门。

“上令安国公刘承胤出兵三千援桂,庞天寿随行,大军已经拔营。庞天寿押运十门大炮同行,抵桂后将担任总监军……”

宦官祸国,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永历小朝廷同样多阉竖,品行最卑劣者为王坤,已被刘承胤驱逐。

庞天寿已经六十岁,崇祯时为御马太监,在弘光、隆武两朝皆有任职。他是最早受洗为天主教徒的太监之一,拜瞿纱微为老师。

论品行,庞天寿稍好于王坤,但吃苦耐劳,勇于任事,则远故之,故深得永历帝信任。

事实上,正是在庞天寿的劝导下,永历朝的太后、皇后、太子等人才信奉起天主教。永历帝一时头脑发热,竟然也想受洗,以获得教会的庇护。

群臣激烈反对:天子负有传播儒教的重任,若信奉天主教,令天下儒士情何以堪?永历帝这才作罢。

听说庞天寿到桂林作监军,焦琏与岑丹初相视苦笑。明朝常以太监督军,屡屡误事。永历帝不长教训,还派庞天寿到桂林,真不知是怎么想的。

桂林弹丸之地,已有一个“桂林留守”,有一个“提督广西军”,现在又来一个“总监诸军”。皇上啊皇上,你到底要哪样?

焦琏在广西多年,对朝中内幕也颇有听闻,问道:“我朝素重中官。听说,庞公公去澳门,是受到了王坤的排挤。现在王坤已去,庞公公有前车之鉴,不知是否有所收敛?”

瞿纱微耸耸肩膀,说道:“庞公公不像王坤那样骄横。大帅试想一下,他年纪比我大,却拜我为老师。此等隐忍、韬晦,岂是王坤所能比的?”

雨下大了,众人都披上了蓑衣。

岑丹初对太监素无好感,冷冷说道:“恕某直言,太监本就心智残缺,蒙皇上宠信,得以在外臣外面作威作福。

“庞天寿肯任事,小有才,能隐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