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周以前从未见过应天机,对老人的印象全部来自于姜御。 记不得那是姜御第几次为他讲课的时候,提到了“天机”两字。 姜御对天机两字的解释是被天地藏起来的秘密,比如命运,比如未来,都在此行列。 人类偶然的第六感,修行者对危险的预知都属于窥探天机一二。 天机难测,瞬息万变,即使修行通天的强者都很难做到随时窥探天机。 当时方正桓和谢周一起听课,顺势问起了蜀郡的应天机。 姜御极为不屑,说应天机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天府书院就是他心中的终南山。 应天机创办天府书院,便是效仿前人隐居终南,试图走终南捷径。 那所谓的耳不能闻,目不能视,却能窥探天机的言论也是他让人炒起来的。 不得不承认,他的炒作很成功,足不出户就将声名传遍天下。 无数人奔赴蜀郡,为求他的一句点评争得头破血流。 应天机确实有几分真本事,可距离与天地相合却还差的太远。 事实上,姜御对应天机的评价非常准确,可谓一针见血。 应天机年轻时曾求学圣贤城,学成后入朝为官,他自认胸怀治国良策,不屑科考,也不愿展露出身,从一介小官做起,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立志十年内踏入朝廷顶层的权力圈。 可惜天不遂人愿。 应天机在豫州某地做了三年里胥、八年里正、十五年的县丞。 直到五十多岁,他才 勉强做到了此地县令。 这一做又是七年,他的政绩还行,百姓的评价也还行,但也仅限于还行。 应天机终于认清自己不是做官的那块料,他自以为的治国良策只是纸上谈兵,政绩虽说不错,但大夏十三州,一千多个县,比他政绩好的大有人在。 眼看此生高升无望,又不甘心在县令一职做到终老,应天机满心愁苦度日。 然而仕途失利,他却在此期间修行有成,终于突破一品境界。 一怒之下,应天机辞呈回乡,可回去后他越想越不服气,便转变策略,效仿前人隐居终南的事迹,创办天府书院,利用学子们传播声名,为的就是引起皇帝的重视,从而一步登天。 没有人知道,应天机的终南捷径其实差一点就成功了,就差那么一点。 多年前皇帝派人去往蜀郡,请应天机入朝为官,却被应天机拒绝。 原因是派来请他出山的人地位不够,为他安排的从四品官稍有些低,他看不上。 他要的是昔日皇叔三顾茅庐、请卧龙先生出山,将权力地位一起奉上的诚心和态度。 即使皇帝不来,也得派大总管来吧?即使不给左右二相,怎么也得给一部尚书吧? 应天机是这么想的,耐心等待朝廷的第二次、第三次的邀请。 可惜他失算了。 他忘了昔日刘皇叔身边是无人可用,所以才三请卧龙出山,且卧龙先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史书上记载的一切一切都足以证明卧龙先生当得起这三顾之请。 如今的状况已然不同。 诚然,应天机有大才,突破一品后,他的眼光极准,是少有能参悟天机的人。 但如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的识字率超过八成,有贤能的人数不胜数,大总管、柴相爷、曹刑部、吴户部、历届殿试的进士郎们……哪个不是大才? 皇帝请一次已是给你极大的面子,如果 你不来,那便不来。 至于亲自请,那简直妄想。 后来皇帝修道,大总管掌权,直接遗忘了还有应天机这么个人。 原因更是简单。 大总管本身就是个极其强大的修行者,知道参悟天机有多么困难。 所以他一直都把关于应天机的传言当笑话来看,传言太夸张,足以证明应天机的不切实际,朝廷需要的是能脚踏实地办事的人,给小官看不上,给大官不放心,索性不予理会。 如果不是谢周出现,李大总管甚至想不起来还有应天机的一号人物。 谢周不知道发生在应天机身上的事情,也不在乎,直接问道:“是谁让你来找我的?皇帝,星君,还是李总管?” 应天机没有否认,轻声说道:“确实是有人请我来看你一眼。” 谢周说道:“只是看一眼?” 应天机点了点头。 大总管确实只让他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