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港娱天后1988> 第三百五十五章 终究,我们才是无冕之王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五章 终究,我们才是无冕之王啊(1 / 2)

香港电影行业一直把自己对标好莱坞,他们甚至把自己称为“东方的好莱坞”,但你知道,为什么好莱坞在1968年就已经实施了电影分级制度,但是在香港,却一直要到1995年才真正开始实行这一制度吗?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两个。

一是因为香港并非拥有主权独立的司法制,它的很多律法,都需要经过英国方面的认可,比如说电影分级制度这样的法律,如果英国方面不通过,那光靠港英政府,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通过的。

但是英国方面其实也是在1995年才通过了这一项制度,所以我们之前提到,香港是在1995年通过了《电影检查条例修订案》之后,才算是正式有了电影分级制度。

而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庞大的利益集团的阻止。

这個利益集团来自哪里呢?

其实就是香港本地的电影公司,比如电懋,比如邵氏,比如嘉禾,甚至是后来的新艺城、金公主、永胜、鹰皇等等。

几乎所有的香港电影公司都不希望电影分级制度能够顺利通过。

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在当时的香港,除了《英雄本色》这样的大火电影之外,你知道最赚钱的电影类型是什么吗?

没错,就是香港人一直引以为豪的风月片!

拍摄风月片的历史,是从电懋还存在的时候就开始的,而邵氏则是将之发扬光大。

在邵氏最巅峰的六、七十年代,他们的很多大导演都拍过风月片,比如李汉祥,比如胡金泉,比如张澈……

可以说,风月片几乎是邵氏的最大票房来源,以至于当初很多人都调侃过,“邵氏出品,必属极品”。

这个极品可不是指邵氏的电影拍的好,而是说邵氏选出来的女明星,个个都是国色天香,也很放得开。

到了后来,哪怕是邵氏电影逐渐没落了,嘉禾、新艺城这样的新兴电影公司取代了它在市场上的地位,但是各种风月片、血浆片,依然在香港十分流行,以至于香港电影市场一半以上的票房,可能都出自于这些十八禁的影片。

如果你把这些十八禁影片全都给封了,或者限制了他们的观影人群,那你算算这些电影公司得损失多大?

正因为如此,香港电影行业的从业人员虽然大多都认识到了电影分级制度的好处,但是港英政府想动他们的蛋糕,想在香港实行电影分级制度,这根本就不可能!

这一点,其实连关沛珊都有所顾忌。

所以她才没有直接站出来提议实施“电影分级制”,一是因为她现在威望还不够,她虽然在电视圈和综艺圈已经混的风生水起,但是在电影圈,她还只不过是个未进门的陌生人而已。

她和现在香港影坛的最大联系,恐怕就是在《今夜不设防》中采访过周润發、王祖娴等人了。

二来,也是因为关沛珊如果站出来倡议“电影分级制”,她就等于得罪了半个香港影坛的大佬跟公司,这份压力,即使是她也承受不住。

至于你问为什么是“半个”呢?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另外半个,都要看TVB的脸色吃饭。

因此在面对那个记者的问题的时候,关沛珊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一脸古怪的笑意。

“不,我从来没有这么说过,这些话,可都是你说的,跟我没关系!”

她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决然否定了那个记者的话,然后冲他们摆了摆手。

“不好意思,我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没办法陪你们在这儿继续接受采访了,请大家都散了吧,我要回剧组了。”

说完她就转过身,拍拍屁股潇洒的离去,留给那些记者一个风姿摇曳的背影。

而身后那群记者,则是若有所思。

她不承认自己是为了推进电影分级制,所以才拍了《古惑仔》这部电影?

难道这一切真的都只是我们自己的胡思乱想?

不,事情肯定没那么简单!

从她刚才脸上的那个笑容,以及她之前不停的诱导,还有言语里面的暗示,这分明就是她的本意!

否则她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询问自己有没有犯法,有没有违背香港的法律?

《古惑仔》给青少年教育带来的影响,肉眼可见,只要关沛珊不是个傻子,她都不可能在这件事上顽固不化,任由记者对她口诛笔伐。

那么她为什么态度还要如此强硬呢?

她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诱发这些记者的讨论,把他们往“电影分级制度”上引,让大家去讨论对待这样的电影,是否应该采取法律的手段来制止它?

这一切,显然都是她精心安排好的陷阱啊!

虽然这些记者都不明白,为什么关沛珊明明是个局外人,她甚至都还没有踏足影坛,却就已经提前关心起了“电影分级制”的问题。

但毫无疑问,他们只要顺着关沛珊提供的这个思路往下想,当前最火热的话题就要着落了!

光是批判《古惑仔》,哪里有讨论是否应该在香港实行“电影分级制”这个话题来的火热?

要知道,每次当电影分级制这个话题出现的时候,都是香港媒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