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从战俘开始的王国风云> 第一百三十三章 自耕农和耕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三章 自耕农和耕地(1 / 2)

衡量之后奥维尔还是选择先不收税,不给当地人增加太多负担,他们已经喘不过气了。

这段时间的财政,主要靠那些被抄家贵族的家产维持,奥维尔正在派出专人丈量统计这些贵族的土地。

各个军团的军官们在打仗的时候肯定是随打随抄家的,那些贵族们积累的财富大部分要么进了国库,要么进了将军和士兵们的钱包,总之没剩到奥维尔手里面多少,所以维斯帕才会给奥维尔四百万第纳尔的补助金。

但是仗打的再凶狠再惨烈,也还是有那么一些东西是肯定带不走的,比如说各个贵族们的土地,这些土地被收归国有,现在的支配权在奥维尔这里,他来决定这些土地的归宿。

一部分要留下来另做他用,但还有一部分会被拍卖出售,这些钱就会成为行省总督的活动资金。现在的目标是找到合适的卖家,奥维尔并不希望元老院的手伸到自己的地盘上来,所以尽量不会卖给罗马城的上流贵族们。

略一思索,他就准备用这些土地刺激亚平宁半岛的罗马公民们,吸引他们朝这边移民。一举两得,一方面可以缓解财政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加快这里的拉丁化进程,尽快同化当地人。

他给愿意移民卢格登高卢行省的罗马公民开出了相当优渥的条件,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对愿意移民的平民出售肥沃的现成耕地,如果购地者囊中羞涩的话,还可以只缴纳一笔首付,后面通过增加每年税收的方式来慢慢偿还贷款,而且利率在古代社会来说相当感人,只要两成。

优先退伍士兵、前公职人员和医生、教师这种有用处的职业,对退伍军人还有一些额外补助和优待政策,延续了罗马传统美德。

在亚平宁半岛上还是有不少佃农存在的,罗马人是农耕民族,对耕地的执着已经浸入了骨髓深处,这种条款对他们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奥维尔开出的名额只有那么几千人,这些人亚平宁半岛还是能轻松凑出来的。

他就准备先卖出这么多耕地试水,一方面是留着地皮有用,另一方面是人多了就难以计算了,罗马时代的银行是神殿兼着拥有银行职能,没有那些专业的工作人员,效率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就到这儿了。

奥维尔能这么给每一位小农自耕农安排贷款和精确到個人的税收变动,主要是因为他没收的土地都是贵族的私人土地。

假设原来一个大庄园,他会以某种规律和数据将某庄园的土地切成一百份方块,再卖给一百位不同的罗马农民,同一类型的农户都分到同一片庄园的土地,税务官收税的时候会方便很多,要求每一户交差不多的粮食就行了。

还有一点很关键,所以他才会不嫌麻烦这么干──这样就少了一个大地主,多了一百个自耕农。征兵时候差异立马就会显现出来,佃农和自耕农的战斗力可以说完全不一样。

古代世界公认自耕农是最优秀的兵员,甚至到了近代都还是差不多的情况,详细对比一下两者的差别,看看埃及就知道了。

那时候对比罗马来说埃及相当集权,土地理所当然的归属于国王和世袭的神殿们,所以埃及的农民全都是没有土地的佃农,这帮人的战斗力在凯撒经略埃及的时候有体现,两万多埃及军队愣是没能奈何凯撒的四千人,反而还被凯撒整的手忙脚乱。

虽说一次失误不能代表军队整体水平,罗马和埃及的战斗力差距也不只是来自于兵员素质,埃及军队也不止有佃农,但确实从几千年前开始,埃及的武德就常年处于欠费状态,有时候整个就是费拉不堪的代表。

这和对方没有自耕农这个层级确实多少有点关系,奥维尔向来不指望吃不饱穿不暖的军队能赢硬仗。所以他在范围之内会扩大自耕农而非佃农大地主的数量,这也算相对来说公平良好的土地分配方式,再怎么说也比农奴和奴隶要强。

至于他们之间会不会存在土地交易、土地兼并这些事,这是无法避免的,奥维尔只能像校准时钟那样偶尔“人工重置”一次,担心几百年之后的事情超过了他的能力范围。

…………

除了准备折腾地产之外,奥维尔还把自己的旅社分店开到了高卢境内的几个主要城市。

起点是南部的港口城市马赛,然后是图卢兹、图尔、奥尔良、巴黎、卡昂,一直延伸到奥维尔现在身处的城市之中。

几个旅社连成一条线,配合之前的网络,差不多能做到从罗马直达卡昂城或者高卢境内的任意一座大城市。

高卢原本就没有意大利那么富裕,外出总走动的人数也不多,何况现在刚打完仗民生凋敝,奥维尔估计着自己几年之内不亏本就算不错,但哪怕亏本他也得做这事情,因为有必要。

除了简单的旅社外,他还会筹备配套的运输车队,他未来一段时间需要频繁派人往返罗马和高卢两地,运输大量的物资补给品,这种工作要是交给承包商的话亏钱较多不说,还不稳定,不知道中途会不会出什么意外。

把必要的产业掌握在自己手里还是很重要的,奥维尔不会给别人留下空子钻。

因此,抵达卡昂城的罗马军队在搭建好营地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搭建港口,而是帮着奥维尔做马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