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异境:我能召唤书中人物> 第43章 第五天(四):大殿背阴,忘川奈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章 第五天(四):大殿背阴,忘川奈何(2 / 2)

头,声音在浊气巨浪声中断断续续,若隐若现,“这是小世界本源迫不及待要小阴间履行容纳浊气的职责,无需惊慌。”

听到周景的话,众人紧张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

只是很快没过胸膛的浊气之水,又让他们心里落下的石头又提了起来。

周景抬起阎罗玉玺,重重往下一砸,道:“此大殿坚不可摧,有避水之效。”

话音刚落,摇摇欲坠的阎王大殿立刻坚如磐石,纹丝不动,而殿内的浊气之水,顺着门缝窗缝,快速流了出去,同时外面的浊水渗透不进来,很快整个大殿内再无一丝水渍。

但此时外面的浊气之水已经淹没大半小阴间,高度接近大殿的房檐,很快就要将大殿整个吞没。

周景指着大殿外的炮烙之柱,道:“此物当有十。”

炮烙之柱一个变成十个,柱内的炭火宛如海底火山喷发,轰然暴涨十几米高,一路上触碰到浊气之水,立刻将其焚化成大量白色阴气。

这些阴气很快便被小阴间本能地吸收,于是小阴间的天愈来愈高,地愈来愈厚,前后越来越长,左右越来越宽。

小阴间的空间在快速变得广大。

然而,小阴间的天空变得广阔,天空上的裂口也随之增大,倒灌下来的浊气之水数量更多,情况没有任何好转。

“啧!”

周景咂了下嘴,望着天上长有百米的裂缝,吐槽道:“这可真看出来是憋久了,有个地方就拉个大的。”

不知道第几次举起阎王玉玺,周景喝道:“此地当升起山脉一座,河流一条。”

“山名背阴山。形多凸凹,势更崎岖。峻如蜀岭,高似庐岩。横亘阴间八万里,神魔野鬼在其间。”

轰隆隆隆!

阎罗大殿下面的大地开始快速隆起抬升,天高一寸,山就高一寸,山随天长,愈高愈长。

“河名忘川河。洗人间之哀愁,涤尘世之纷扰。不知其所始,不知其所终。”

大河涛涛,水色血黄,望不见边际。

却是将这落下的漫天浊气之水,当做了河水,孤魂野鬼一旦触碰,便如带上千斤枷锁,行不能行,退不能退,只有沉沦一途。

于是漫天落下的浊气之水全部汇入忘川河中,而忘川河又被背阴山阻挡在外,小阴间的整体情况稳了下来。

不过小阴间终究面积狭小,浊气之水淹没周边的区域,将忘川河塑造成一条环形的大河。

周景将玉玺最后一扣,道:“当有石桥过忘川。”

一道青石桥横跨忘川河两岸,随忘川河的河岸宽度变化而变化。

于此,小阴间的地理格局正式确立。

中间是阎王大殿,阎王大殿在背阴山的主峰上,背阴山之下即是忘川河,忘川河上有座桥。

至于桥的名字,只能叫奈何。

叫别的和忘川都不配。

薛尚书疾奔到阎王大殿的门口,看着逐渐升高的背阴山,和浩渺不见边际的忘川河,目中垂泪,“想不到我居然有一天能见到背阴山和忘川河是如何形成的。”

“此为天地大奥秘,令我心胸一阔矣。”

公孙胜和乔道清紧随其后来到大殿门口,望着眼前的景色,齐齐陷入震惊。

公孙胜突然想起一个典故,沉吟默念,“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为陵陆乎?”

乔道清闻言,抚掌大笑,“师父说的正是,眼前的场景,不正是《神仙传》中的沧海桑田之变化吗?”

两人都是修道有成的人,几乎同一时间想到了东晋葛洪撰写的《神仙传》。这本书里面有一则故事名为《麻姑》,是说身为仙人的麻姑与仙人王远聚会时,说自己见过三次东海水位下降,变成陆地,后人提取其中之意,简洁成四字成语。

而周景则把目光投向不断跳动的数据面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