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玄幻魔法>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54章 赋圣司马相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4章 赋圣司马相如(3 / 4)

“司马相如出使完毕,回到京中向汉武帝禀报。”

“汉武帝又问他关于汉朝属国的事情,司马相如的回答十分合汉武帝的心意。”

“于是便任命司马相如做中郎将,令他持节出使。”

“司马相如到达蜀郡以后,蜀郡的太守及其他属官都亲自到郊界迎接他。”

“他来到了西南边陲,正值当地的少数民族部落对前任统治者心怀不满,随时准备爆发冲突。”

“司马相如为此起草了一份公告,明确表明前任政策并不代表皇帝的意愿,皇帝一直关心他们的民生。”

“这一公告逐渐传遍各部落,引发了人民的怨愤。”

“接下来,他进行了一系列说服工作,既采用恩惠也施加压力。”

“通过艰苦努力,成功地让各部落愿意归顺于大汉。”

“随后,司马相如组织当地人民修建道路和桥梁,一直修到了边境。”

“最终司马相如成功地平定了西南夷,汉武帝对此特别高兴。”

“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时,蜀郡的长者多半都说开通西南夷没有用,朝中的大臣也有人认为是这样。”

“于是司马相如便假借蜀郡父老的语气写了一篇《难蜀中父老》的文章,来诘难对方。”

“阐明开通西南夷的重大意义,以此来讽谏皇上。”

“并且借此来宣扬自己出使的本意,让百姓了解天子的用意。”

“汉武帝被司马相如文章的议论风发,说理透彻所折服。”

“司马相如在平定了西南夷以后,汉武帝对他格外重用。”

“因此便引起其他人的妒忌,有人上书说司马相如在出使的时候接受了别人的贿赂。”

“司马相如也因此丢了官,在家闲居了一年多,才又被朝廷召回当了郎官。”

苏轼:汉武帝时文人,文莫若司马迁,赋莫若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最为知名的汉赋,便是《子虚赋》和《上林赋》。

《子虚赋》是写楚国的子虚先生出使齐国,子虚向乌有先生讲述随齐王打猎。

齐王问及楚国,子虚极力铺排楚国之广大丰饶,以至云梦不过是其后花园之小小一角。

乌有不服,便以齐国之大海名山,傲视子虚。

主要意义是通过这种夸张声势的描写,表现了汉一代王朝的强大声势和雄伟气魄。

既歌颂了统一大帝国的形象,又对汉武帝有所讽谏,开创了汉代大赋的一个基本主题。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是在从都城去往诸侯国之后的情境下写的,有点类似于子虚先生使臣的身份。

暗讽以梁王为代表的诸侯王在国家制度上的僭越问题,还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

暗讽之余也在劝谏和警示梁王,同时也能看出司马相如看好大一统的历史趋势。

汉武帝读到《子虚赋》,非常惊叹,召见了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承认了自己的确是该赋的创作者,但谦虚地表示这篇赋文仅涉及诸侯王的事情,并不值得皇帝亲自品读。

随后主动表示愿意为汉武帝创作一篇关于天子打猎的赋文,以献上自己的诚意。

不久后,司马相如创作完成了《上林赋》并呈献给汉武帝。

该赋以上林苑为背景,描写了汉武帝游猎的盛况,语言华丽辞藻精美,但也暴露了汉武帝的奢侈和浮夸。

在这篇赋文中,司马相如巧妙地设置了子虚这一虚构人物,用以赞美楚国的壮丽景色。

还塑造了乌有先生,代表齐国,以嘲讽楚国的无知和轻率。

最重要的是,安排了无是公这一角色。

无是公代表天子的态度,对子虚和乌有的言辞进行裁判,最终达到劝谏皇帝节俭的目的。

汉武帝读罢后大为欢喜,赏识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任命其为郎官。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结婚之后,家中变得富裕起来。”

“他担任官职也不肯参与公卿间商讨的国家大事,而是常常借病在家闲着,并不追求功名利禄。”

“他经常和汉武帝一同去狩猎,汉武帝喜欢击杀大熊和野猪,驰马追逐野兽。”

“司马相如因此上疏加以劝谏,汉武帝看后不但没有生气还赞许他。”

“后来司马相如被授官为汉武帝的陵园令,给汉武帝进献上他写的《大人赋》后。”

“汉武帝特别高兴,飘飘然有凌驾云天的气概,心情好似遨游天地之间那样爽快。”

“过了一段时间司马相如因病免官,家住在茂陵。”

“汉武帝怕他病得厉害,日后会将他全部的书遗失。”

“因此便派他的亲信前往茂陵,去取司马相如的藏书。”

“然而司马相如的妻子却说他不曾有书,倒是时常写书。”

“但是每次写完别人都会马上将书取走,因此家中总是空空的。”

“司马相如还没有死的时候曾经写过一本书,在临终时交代要是有人来,就把这本书拿给他。”

“司马相如留下来的书就是《封禅文》,写的是有关封禅的事情。”

“汉武帝的亲信把书拿回去以后交给汉武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