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玄幻魔法>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09章 贞观之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9章 贞观之治(2 / 6)

“其中,魏征一人所谏前后二百余事,达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对于改进朝政,帮助唐李世民施行正确的决策起到巨大的作用。”

李世民:朕身为帝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非常有必要的。

他深刻的明白,帝王其实有欲望,是非常有可能危害国家的。

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要是不兼听纳谏,反而独裁专断,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那么必然会影响朝廷的决策,很有可能会导致决策的失误,严重的会让国家处于危险的境地。

历代那些听不进谏言的帝王已经给了他深刻的教训,因此他必须积极吸取这些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他非常感激魏征的直言纳谏,让他能够时刻审视自己,避免做出错误的决策。

他之所以重用魏征,对魏征那么看重,积极采纳魏征的谏言。

全在于魏征懂得治国理论,懂得历史的经验教训,也了解社会的现状。

这样一个谏臣是站得高,看得远的。

魏征在治国方针方面的制定,在帮助他做一个英明君主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武装夺取皇权两个月后,这一天清晨,都城长安异常热闹,文武百官从四面八方涌向玄武门。”

“他们要来参加李世民亲自主持的题为‘自古理政得失’的辩论,力图找到一条实现天下大治的途径。”

“然而辩论一开始,便出现了针锋相对的两派意见。”

“然而,如何让百姓安定下来,进行大治呢?”

“李世民希望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李世民不禁自问,为何曾经繁荣富强的大隋王朝,不到四十年就土崩瓦解?”

“他总结隋炀帝灭亡的三大原因:一是大兴土木、广治宫室,二是搜罗美女、淫乐无度,三是东征西讨、穷兵黩武。”

“李世民惊叹于那些在隋朝盛世中创造奇迹的民众,在随后的战乱中,爆发了如此巨大的威力,让隋朝政权土崩瓦解。”

“这些让他对国与民、君与民的关系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

封德彝:实现天下大治,要继续实行高压政策。

他作为山东士族的代表,自然要为他们这些士族发声。

人心坏了,老百姓民心坏了,唯有实施高压政策才行。

在隋末的动荡之中,他们山东士族是受打击的对象。

现在他们好不容易站起来了,必须要反攻倒算。

魏征:大乱之后民心思治,就像一个人渴久了,喝什么都是甜的,饿久了吃什么都香一样。长期经过战乱的百姓,他们希望能够安定下来,过稳定的生活,过安定的日子。

他作为普通地主阶级出身的官僚,代表着山东豪杰的利益。

他们是从瓦岗寨一路走过来的,也是反隋的一股力量,最了解山东河北地区老百姓的动向。

他深刻的明白,老百姓要的是安稳的日子。

“为了不重蹈隋朝覆辙,李世民和大臣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治国。”

“在李世民眼里,百姓如同水,君主如同船,君民一体,休戚与共。”

“当君主的,如果通过损害百姓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必然会引发政权的颠覆。”

“正是知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李世民反复强调要以百姓之心为心,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在这种理念之下,李世民定下了抚民以静的策略,形成了一整套以民为本的思想。”

“李世民将这些思想转化为一系列具体政策,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才得以步步展开。”

“而君臣论治的主要内容,则记录在李世民时期史官吴兢所撰《贞观政要》一书中,被后人传颂。”

李世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朕要是不施仁政,必然会被老百姓覆灭。

他清楚的明白一个道理,身为帝王必须要警醒的道理。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弃之而不用,诚可畏也。

这句话是他从隋朝灭亡得出的一个教训,时刻警醒着他。

皇帝不过是老百姓因为你有道才推选出来的,可如果你要是无道,老百姓就可以立马推你下去,就正如隋炀帝的下场一般。

“一个清明社会的出现,必须以法治作为前提,而且保证执法的公平性。”

“李世民登基一开始,便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订《武德律》,制定《贞观律》。”

“后来,长孙无忌又组织十九位大臣与法律专家为《唐律》作注,完成《唐律疏议》三十卷,对后来的封建法律产生了重大影响。”

“完备的法律条文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执法。”

“对此,李世民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亲戚故友、王公大臣概不能外。”

“贞观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因违反军令而被李靖治罪,后免死改判发配边疆。”

“有人上书,请求念其为秦王府旧臣予以宽大。”

“但李世民没有念及旧情,驳回上书,维持原判。”

“李世民认为赦免了他,便开了侥幸之路,有功的人很多,赦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