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汉末:家祖乡啬夫> 第135章 更名易帜,据地封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5章 更名易帜,据地封王(4 / 4)

名义上的叛军首领,但是兵权仍旧掌握在北宫伯玉、王国、宋建手中。

议事完毕以后。

北宫伯玉当即采纳两人建议,开始约束麾下士卒,严明军纪,并且领兵返回允吾,打出“清君侧、诛阉宦”的旗帜,还让麾下士卒帮忙乱民重建家园。

有了边章、韩遂的帮助,叛军推行了很多举措,终于开始逐渐收拢民心。

就连那些对叛军敬而远之的世家,也逐渐有人暗中与北宫伯玉联络。

看到二人建议卓有成效以后,北宫伯玉越发器重、信任两人,甚至还给了两人征召士卒的权利。

短短时间之内,叛军实力就开始急剧膨胀。

那些得到了恩惠的汉、胡两族百姓,再加上边章、韩遂、北宫伯玉的号召令,各个羌人部落纷纷来投。

不过半月,叛军已经啸聚十万之众。

韩遂也趁机招募了许多汉人,并且对那些新来投奔的羌人部落施以恩义,韩遂在叛军之中的名望,也开始水涨船高,甚至隐隐还在北宫伯玉之上。

韩遂制定奖惩制度,有功必尚,有过必罚,叛军所过之处,只杀贪官污吏以及地主恶霸,对于百姓秋毫无犯。

短短月余时间,叛军已经在金城郡站稳跟脚。

与此同时。

朝廷得知边章、韩遂反叛,带领叛军杀死了金城郡太守,攻克金城郡以后,当即朝野震动。

宋建却是暗中寻到王国,道:“北宫伯玉未与我们商量,便私自奉边章、韩遂为首领。”

“如今义军势力越来越大,我们却没有招收到太手下,反而因为军规之约束,很多事情都不能干,远远没有当初啸聚一方快活。”

“更何况,我们当初软禁韩遂、边章,将他们生生逼反,他们岂能不怀恨在心?”

“若二人没有掌权,我自然不怕。”

“可那韩遂手腕极其高明,在军中威望越来越重,我担心他以后会报复。”

“以我之见,我们不妨带了离开义军,返回家乡逍遥快活。”

“料想有韩遂等人吸引朝廷注意,只要我们行事不要太过张狂,朝廷亦不会派遣大军前来围剿。”

“如此,岂不好过寄人篱下,每日看人脸色行事?”

王国闻言,却是反驳道:“韩文约乃当世名流,胸襟宽广,岂会在意往日之事,你这是杞人忧天?”

“我与你想法正好相反,边章、韩遂皆乃做大事之人,跟着他们举兵造反,岂不好过始终为一流寇?”

宋建见劝不动王国,当即趁着夜色,暗中带领麾下兵马脱离义军,返回了老巢陇西枹罕。

或许是王国的那番话触动了宋建。

他也感觉,始终为一流寇并非长久之事。

宋建想到如今朝廷注意力被韩遂等人吸引,索引一咬牙,直接在枹罕据地称王。

宋建自封为河首平汉王,并且学着朝廷那般改元,设百官。

他暗自想到:“他们爱怎么闹怎么闹,闹得越凶越好,我就在这里做我的土皇帝。”

“只要不称帝,想必朝廷也不会派兵来剿。”

就这样,汉末第一位称王,且割据三十余载的诸侯,就此诞生。

最近的剧情,除掉主角出场以外,其余的大家基本可以当做史料来看,里面的事迹都是真实记载的,我按照演义的写法,把历史改写成了。

这段之所以写得这么详细,是因为我个人觉得,这场史称西州叛乱的历史事件,对于东汉的影响程度甚至不下于黄巾起义。

首先在经济上,彻底拖垮了东汉朝廷,逼得朝廷更加肆无忌惮的压榨百姓,以致天下叛乱不休。

军事上,这支叛军接连击溃数个名将,朝廷大军也奈何不得,最后甚至肆虐三辅之地,也给了董卓壮大的契机。

这场叛乱,直接让董卓、韩遂、马腾、宋建等凉州诸侯开始崛起,就连最没名气的宋建,都在凉州据地称王三十余载,其余几个人自不用多说。

如果说黄巾起义是大汉动乱的开端,那么西州叛乱就是诸侯割据的开始,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这场叛乱被很多人忽略,就算有些作者提及过,大多也只是略写,没有多少人会详细些其发展的经过。

就连史料,对于这场叛乱也是零碎的记载,我是查阅了大量资料,才把所有人物、剧情整合在了一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