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崇祯太子> 第二百二十八章 又被这狗曰的当枪使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八章 又被这狗曰的当枪使了(1 / 3)

八月的江南正值盛夏之末,初秋未央,论及天气自然是闷热得如同蒸炉一般。

对于这等天气,土生土长的宿卫们大抵还能稍稍忍受,可朱慈烺这个纯纯的北方人便有人受不了了。

由此,在离开杭州,取道太湖去往苏州的路上他便换上了一身较为轻便透气的明黄色蟒袍。

在他原本的计划中,有胡茂祯所部前辙,收服苏州城里的清军当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谁曾想那城中二将在投清时并未有太多抵触,现在非但数次尝试突围,更还在未果之后摆出了一副玉石俱焚的架势,却也让人想不明白鞑子对他们就当真那么好吗?

当然了,此番前去最主要目的还是对吴志葵加以安抚。

说到底,那吴志葵手里虽也就万把人,但他们毕竟是在大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依着朱慈烺的行事作风自也不会平白就给人弄个没下场。

见面之后的事情大抵也能轻易想见。

有胡茂祯那身经百战的数万人马在侧,更兼黄蜚、吴易为防清军脱逃而早已将周遭水道全部锁死,所以当朱慈烺提及整编之事时吴志葵便立时表达了对朝廷决策的理解和支持。

“嗯,吴将军乃是惯将,自知裁撤油滑之辈乃是提升战力的不二法门,本宫也是画蛇添足了,”说着,朱慈烺略略顿了一下,待见吴志葵连连点头似是无有半点怨愤之后才又将视线落往在场众人:“此番前来主要还是想尽快结束苏州战事,却不知诸位有何看法?”

朱慈烺已离开应天多日,朝中定策也早就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诸将耳中,所以当这一句问出之后,各人也便按着自身地位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实际上诸人所想也不太可能有多少新意,在胡茂祯劝降失败的情况下,除了强攻,也就只有围困了。

强攻的好处非常明显,可以用最短时间拔掉苏松最大的清军据点,如此一来朱慈烺便能尽快将精力放到整肃地方、巩固统治上,这对稳定他的小朝廷肯定是极为有益的。

但强攻的缺点也同样明显,苏州毕竟是江南有数的大城,其城防之坚固甚至比杭州还要强上几分。

若是明军选择强攻,那必定得以巨大的伤亡作为代价,届时若真攻下了倒也好说,可要是攻击受挫,军队士气必定会遭到沉重打击。

在朱慈烺嫡系人马已然进入整编的情况下,若是苏松这里再因此而闹出什么乱子可就真成羊肉没吃到,惹得一身骚了。

此时的朱慈烺实际上多少还是有些后悔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成栋和吴胜兆皆在两年内陆续反清,吴胜兆虽因行事不密而被发现,但李成栋却给清军造成了颇大的麻烦。

有着这样的认知,他便想当然的认为,在胡茂祯的劝降之下,说服苏州二将弃暗投明当也不是什么难事。

如此才有了地方未靖,全部嫡系却同时进入整编的尴尬事。

待听完诸人表述,朱慈烺也对他们的想法有了些了解,说来说去也就是带水师的支持强攻,而带陆师的则认为应当围困。

这本也没什么特别,毕竟各人操心各人的事,自己若都不为自己的利益说话又还能指望谁呢?

“胡总兵,李、吴二将可有回信?”

问:当属下利益发生冲突时,领导该怎么处理?

答:先看看有没有其他方法能够避开这些利益冲突。

唔............这只是朱慈烺此问的发心之一,他主要还是想不通,完全没有头绪的那种想不通。

虽说在没有他的那個时空中,吴李二将是在受到清廷的种种不公对待后才愤而起兵的。

但现在这般情形,他们两人都已似破抹布般被清军丢弃,其处境比之原本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朱慈烺自然也就想不通他们二人为何还要在这里硬挺。

“回禀殿下,那二逆并无回信。”

闻得朱慈烺之言,胡茂祯不假思索便有了回应,其后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他不但将去信内容大致说了一遍,还准备将执笔的文书唤来。

对于他这种带有一定应激性的反应,朱慈烺自是一番好言劝慰,但这并不能回避各将之间的攻围之争,所以在思量片刻之后,他终还是打算做最后的尝试。

“派人去城里传个话,就说本宫要见见他们。”

若是徐瑜等人在此,大抵又会找一大堆理由来进行劝谏,但驻在苏松的这些人中除了吴易皆为武将,且还都和太子殿下不甚熟悉。

所以当朱慈烺话音才落便已有将佐去安排此事。

按着朱慈烺的经验,与敌将会面这种事大抵也得花上一两个时辰才能安排妥当,可谁曾想,不过三两盏茶的功夫,那将佐便已反身复命,并言:敌将请于两军阵前会面。

待听到此等要求,朱慈烺的第一反应便是有诈。

与敌将见面,自然得以安全为第一要务。

且不说苏州城里有没有能够将火炮打得那么准的,便是有几个能开重弓的却也是个不小的威胁。

可.......................

老实讲,在江南已将平定的情况下,他是不担心这些人敢违抗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