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全能大画家> 第六百二十八章 吴中绝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二十八章 吴中绝技(2 / 3)

1000多方各种章的主。

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作品,人家都喜欢打桩机成精一样盖个自己的章上去。

自己盖累了让小太监盖,小太监盖完了自己再撸胳膊接着盖。王羲之的《快雨时晴贴》,全文共二十八个字,乾隆愣是给硬盖了170个章上去。

把字贴整的跟视频弹幕似的,密密麻麻。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中秋贴》的待遇明显要好的多,全文三十余个字,乾隆爷也就往上盖了80来个私章而已,“字章比”倒是已然低了不少。

但工匠来说。

无论所制造的器物有多么的精美,是玉匠、木匠、石匠还是铁匠,是景德镇烧瓷的还是宜兴造紫砂壶的。

工匠从来都没有过在自己所制作的物品上留名的权利。

秦始皇的兵马佣底坐上留名整责任质检,或者朱元璋搞监工,让匠人在城墙砖上刻名,砖坏了,就把工匠拖出去砍了狗头,这种事情不算。

在艺术领域,“匠”和“器”是分开的。

器是雅器,民是贱民。

雕龙嵌凤,流光溢彩,玲珑剔透,这些字眼一旦加上匠人的名字就变得俗气了。

在权贵士大夫的眼中。

匠人不是人,他们是一只托盘,一只河蚌、一只漆匣,他们只是承载美丽的容器,哪里有漆匣在其内的满腔金玉珠翠上掉漆染色的道理?

宣德炉、景泰蓝、成化柜、万历杯。

景德镇的瓷窑浓烟滚滚的烧了多少年,竟是些帝王的英明神武和督陶官员的丰功伟绩,又哪个满头大汗的工匠能留下属于自己的名字。

唯有陆子冈,他赢得了这样的荣誉。

任何一个由他出手的玉雕木器,都是被人所传颂的珍品,刻有他的名字的摆件,在朱紫公卿的宴席间交换流转,连呈现给南北两处紫禁城内官府的皇室御用器物上,也可用刻刀雕啄上“子冈”二字。

这是他雕刻技艺已至巅峰的回报。

也是对他的寂寞的终极奖赏。

顾为经站在六个世纪以后,看着时光长河前的古人。

无数个陆子冈。

无数把刻刀。

刻刀在咔咔的雕琢声里起落。

日光和月光交替在他手中的刀锋上闪烁。

从青春正茂,刻到白发苍然。

如刻光阴。

变幻的缥缈光阴中。

顾为经便是唯一的礁石,唯一的观众。

看着看着,他发现,自己现在竟然能认出男人琢玉刻板石的每一次落刀的技法,能看清他每一次提刀落刀的细微纹路和走势。

理论上说。

陆子冈虽然金、石、木、竹,无不能刻,无一不精,并创造性的将绘画的笔法融入到了刻法之中。

摆件雕塑的刻法和版画的刻法,还是有所区别的。

纵然同在“石”上刻绘风景,刻玉镯玉牌玉簪,和传统的石版画的刻法,也会有细微的差别。

但一通则可百通。

系统为他所提供的,是关于版画能用的上的平面雕刻法那部分的《陆子冈刻法心经》。

眼前男人的幻影中,与平面刻法无关的雕琢。

顾为经其实是看不太明白的。

街坊吴爷爷的家里卖文玩摆件,也卖翡翠,旅游街上也有专卖玉器的店铺,顾为经见过一些传统做手工玉器所需要的工具。

因此他能认出工坊内,有些工具是什么。

水凳、砣具、线具,解玉沙……

剩下的有很多东西,他却连认都认不出来。

隔行如隔山。

但是所有有关平面刻法的那部分,他瞬息之间就辨认出了技法和下刀的要点。

和脑海中原有的国画和素描的知识相结合,轻松的像是呼吸。

切刀法。

最为基础的刻刀技法,切刀法在平面雕刻中,地位相当于国画里的中锋行笔,所塑造出来线条最为稳健庄重,刀痕深而有力,塑造的线条给观众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交叉刀法。

最多变的用刀方式,在画面中制造出经纬相交的刀痕,相当于钢笔画的里的长排线,用刀痕的疏密、交叉的角度、平行线条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出丰富的阴影效果。

斜削刀法。

线条变换最为细腻的刻刀技法……

……

刀法的变化,声音的变化,气质的变化。

最开始的时候。

年少时的陆子冈雕啄时经常眉头紧锁,每在料子上下一刀,便发出“喀!”的一声,刀刃震动,如同斧凿。

壮年时的陆子冈是他精神和气力结合最值巅峰的年级。

这时他已有了大家的风范。

专注而自信。

每一啄,每一刻,力贯刀背,走刀沉稳而稳健,每一刀下去都精准而锋锐,啄金石也如雕木料,只有“咔咔”的脆像,像是竹节在雨后生长。

到了年老的时候。

男人的身形逐渐佝偻,头发也变得日渐斑白,这个时候的陆子冈气力已不如壮年时分。

雕刻时却反而更加写意轻松。

他坐在窗边,抿着茶杯,看着青空明月,春雨冬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