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6 章(2 / 3)

瞬间,方问黎停了下来。

他垂在身侧的拳头青筋暴起,手里的瓷瓶咯吱作响。

而前方那群人还在继续。

“等人到了老子手里,看我不折磨得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方问黎忽然笑了一声。

那本就冷的眉眼像结了冰。连路过的人都感受到了他的怒意。

前头几个地痞听见笑声,纷纷转头看。瞧他一身穿着,也没去招惹,只顺口低咒:“神经病。”

“阿修。”

“主子。”

“跟上那车人。”

……

阿修随着人流离开,方问黎掉转头,看着医馆的牌匾。

“方夫子怎么还没走?”周令宜吃饱了悠哉消食,刚走到门口就见冰柱子似的立在外面的人。

方问黎:“你有毒药吗?”

周令宜喉结滚了滚,猛地退后一步。“杀人犯法,我不当从犯!”

方问黎冷笑:“可惜了。”

周令宜被他笑出一身的鸡皮疙瘩,他直接将门一关,躲进了医馆。

瞧刚刚那样子,不知道还以为他被抢了夫郎。

太可怕了。

*

这几日,陶青鱼没跟着自家爹去卖鱼。

几经打听,听那买菜的柳老板说万山崖遭了报应摔断了腿,陶青鱼就确定了那晚上的人。

不过他还没报呢,怎么叫报应呢。

*

日子如白驹过隙,又是小半个月过去。

这半个月,陶家人仍在忙个不停。

因着被之前那事儿弄得人心惶惶,陶家为此还专门抱了只小狗崽子来养。

小狗崽的父母是村中猎户养的猎犬,机灵得很。狗崽以后长大了除了帮忙看家,训练好了还能带去捕猎。

陶青鱼将以前家里那条老狗的窝拿出来,垫了已经缝不好的破衣裳,给小黄狗在屋檐下的柴堆里安了家。

离了父母,小狗崽不安地打颤。

陶青鱼将它抱在身上,从头抚摸到尾。“我家会养狗,大黄活了十八年才走的。”

“你就叫小黄。争取活到二十八。”

“多大人了,还在那儿玩儿狗。”方雾跟杨鹊抬着刚洗干净的红薯进来。

“小爹爹洗这么多红薯做什么?”

“磨粉。还不来帮忙。”

“知道了!”

家里地不肥,所以对土地要求不高,产量稍微大点的红薯陶家种得不少。

这东西顶饱,用红薯磨出来的红薯淀粉在市场上也能卖得上价。

陶家冬季收上来的上千斤红薯,一半都会用来做淀粉。

做法也简单。

将红薯洗净,磨碎,用布包起来放水里几人一起揉捏。反复几次洗出浆水沉淀,待到淀粉与水分离,弄出来摊晒晾干就可以了。

五六斤红薯出一斤淀粉,一斤淀粉放市场上能卖到个十文钱。做百来斤,卖一二两银子就够陶家人这么多人嚼用几个月。

陶青鱼放了小黄去帮忙,小黄就从狗窝里爬出来,微微摇着尾巴跟在他身后。

花了一天的时间,要做淀粉的红薯全部洗出来。剩下的磨浆就是纯力气活儿,需要家里的汉子来。

没工具,速度慢。一家人花了小半个月的时间才将这一批的红薯粉做出来。

这期间,陶青鱼在家里也窝得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那人应该又能走了。

“小爹爹,我明儿上县里了啊。这粉我顺带拿去卖了。”

陶家卖鱼也不是成天的卖。

第二日,板车上只装了淀粉。父子俩就推着上了县里。

卖淀粉要去菜市那边,这个季节正是出红薯淀粉的时候。

快过节了,这粉好卖。

鸣水县的人都喜欢买来炸酥肉,煮肉汤或者是炒肉的时候加一点在肉里拌着。这样做出来的肉嫩。

客人三五斤或是十斤二十斤地买。比卖鱼可快多了。

陶青鱼一边卖,一边注意着县门那条主路。到车上的淀粉快卖完了,陶青鱼瞧见了人。

他跟他爹说去县城里逛逛,随后背着放了些山货的篓子远远跟了上去。

阿修本跟在万山崖的身后,见到陶青鱼跟来一惊。他想也不想,飞快往进福巷里跑。

在家闷了半个月,腿好得差不多的万山崖美滋滋地往西边最里头的那条柳街走。

柳街是下九流之地。

这边有赌场,有青楼,还有些混不下去在这边艰难过活的贫穷百姓。

县城里但凡是良家的哥儿姑娘,都被告知过不要往柳街去。

陶青鱼走着走着,脚步慢慢停了下来。

因着前头巷子里走出来个小姑娘,万山崖将人堵了。

渣滓!

万山崖回头。

陶青鱼往边上一撤快速避了避身,再探头出来看,发现那狗东西不只是调戏几句,竟然是胆大包天地将人捂着嘴拉进了那偏僻巷子。

这边巷子里可不像东边那些,都没什么人。

陶青鱼深吸一口气,快速从怀里掏东西。

听见巷子里被捂住的哭喊,陶青鱼抬手往巷子里一撒。白色粉末高高扬起,风正好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