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封氏寒暄一番后,姜宁被请入内室。 刘师父、白师父、岁雪、白棠四人跟了进去,两个厨上的婆子侍立在外,林泰和众男仆小厮自有甄费和家下人款待。 原本只想借两间屋子歇歇脚,再借人家的厨房做饭,哪知主人在此,遇到的还是林如海的同年加同乡,便不好做饭吃完就走了。 准备的谢银是给庄头庄户的,也不好给甄家。 入了内室,姜宁摘下帷帽,没接茶,先再次感谢封氏的招待。 可能是她打着“奉老爷夫人之命抚养姐儿”的正当名头,或是林家与甄家现下身份差的太多——省长或省·委·书·记和退休县级干部,在现代的差距也不小——不好得罪,甄家夫妻对她的态度很是客气尊重,起码,没在脸上表现出对“妾”的慢待鄙夷。 尤其是封氏,一口一个“娘子”而不是“姨太太”“姨奶奶”真是叫得她舒坦。 回想三四年前,林如海出孝后还没起复,留在姑苏等任命那段时间,就算来林家拜望的只是个举人娘子,贾敏不让她坐,她也只有在旁侍立的份儿,更别说受人尊重,和人谈笑了。 看来林如海官场高升对她不是全没好处? 主要还是“太太”不在这里。 其实只要她想,现在别说来退休县令家,便是去姑苏知府家,知府太太也得请她上座。但姜宁知道这些夫人太太绝对不会表里如一真心待她,她也没必要落个张扬名声。 就算是面前的封氏,姜宁也不知道她尊重的表面下是不是正在暗骂:“怎么来的是个妾!真晦气!” ……这个世界上,会有正房太太喜欢一个(哪怕是别人家的)年轻、宠爱不薄、有子女、不是自己陪房出身,还悠闲自在到能骑马出来玩的妾吗? 姜宁坐下,接了茶,看封氏也坐了,便笑问:“如今正是秋高气爽,可巧雨也停了,夫人和老先生也是出来散心么?” 她不在乎封氏心里怎么看她,但她真的很好奇他们是不是甄英莲的父母哎! 现在生活轻松了,还有黛玉天天在眼前晃,管她叫“娘”(……),她对原著里的人又有了兴趣。 原著里,英莲似乎还是黛玉的一个影子。 英莲是已经丢了,还是…… 封氏见姜娘子摘了帷帽,露出容颜,正心中惊叹——这是何等的神仙人物!一时连说话都忘了。幸而半生礼仪不错,好歹还记得坐下,没失了礼。 听见姜娘子相问,她忙要回答,可话到嘴边,心中先一酸,紧接着声音就哽咽了:“倒不是散心……” 姜宁心里有八分准了。 她忙给封氏递手帕:“是我唐突了?” 封氏忙摇头,犹豫了一下,接过手帕擦泪,强笑道:“没有,怎会……是忽然想起一桩伤心事……让娘子见笑了。” 姜宁忙道:“第一次相见,我又是没身份的人,说这话是我自大了:可承蒙夫人盛情款待,若有什么难处, 不妨诉说吐露一一, ➸(格格党_文学)➸, 或可略帮夫人解些愁绪。” 心中久存悲伤的人,不好对身边人再三宣泄,可一旦遇到陌生的善意,便会不由自主倾吐出来。 姜宁就从封氏断断续续的诉说中,听到了一个真实版本的悲惨故事。 去年元宵佳节,甄费——甄士隐,命家人“霍启”(姜宁心里吐槽了好几句这个名字,“祸起”?)抱虚岁才四岁的女儿英莲出去看灯,谁知霍启一夜没回来,也不见女儿。 甄家慌忙派人各处寻找,哪里还有女儿的影子?早不知被人拐去什么地方了![注1] 封氏虽是甄士隐的续弦[注2],两人也是一十年的夫妻了,半生只有这一个女儿,一旦[注3]走失,夫妻一人日思夜想,几乎寻死。 哪知祸不单行。 甄家在姑苏城内的房舍后有一庙,叫葫芦庙。女儿走失了才两个月,那庙中炸供,将一整条街都烧了一夜,甄家正在庙前面,被烧得只剩些瓦砾灰烬,只得搬来田庄安身。 夫妻一人搬来此处,算算也有一年半了。 好好的一个家…… 姜宁知道剧情,在封氏开口前,也猜测英莲已经走失了。可同为母亲,看封氏这样忍泪叙述,她不由得感同身受。 若绯玉被人拐走……她可能会好好活下去,但她能确定,她这辈子都不会再有这样的好心情出城郊游了! 可她能帮到封氏什么吗? 可惜她是去年冬天才回的姑苏,那时英莲已经丢了大半年了。若提早一年,见到甄家的帖子,她说不定会早些想到这件事,或许英莲就不会丢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