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都市言情>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个字的课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个字的课程(3 / 4)

得收益归基金会所有,我们收获广告效应,社会反响是不是就够了?”

李君阁嘴都笑歪了:“司导的见识可以的,脚底走路,眼睛看远,嘴里还不忘吆喝,这才是优秀趟子手的套路。作为我们十几家联合成立的基金会,这第一炮,就选这部片子了!”

然后大家就兴致勃勃地议论开了,这部片子拍出来,就一个简单的名字——《紫色大猫》。

司星准说道:“以后没事的时候常来剧组,我还得教教你怎么运用镜头语言,还有金毛和麻头也得用起来,航拍镜头也是少不了的。要不是我这边太忙,我就和你一起去了。”

李君阁说道:“得了吧,那苦你可受不了。记得你曾经答应过我一件事情,现在事情来了。”

司星准说道:“什么事情?”

李君阁说道:“是这样,我写了一个本子,改天给你看看,你把这东西弄成一个舞台音乐剧就行。”

说完将创意和大伙儿一说,最兴奋的是梁慧丽:“我说二皮你这脑筋真没白瞎啊!这下影视中心又有吸引游客的东西了!小准这个可得好好弄!”

李君阁笑道:“这个不着急,慢工出细活,现在马上整个盘鳌乡就要进入花季,三月桃李,四月油菜,五月杜鹃,旅游旺季又要来了。你们还是先想好怎么接待游客的事情吧。听说哥大十八罗汉又来了?我还得去看看去。”

……

次日一早,李君阁来到祠堂,祠堂里边哥大学子们正危襟正坐,还有一堆旁听的游客爱好者,将祠堂的讲厅挤了个水泄不通。

几处摄像机开着,不过这次讲课的不是四爷爷,而是老伯。

就听老伯说道:“今天我们就讲一个字。”

说完在身后黑板上写下一个“鸿”字。

“这个字大家都认识,有个对联叫‘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鸿,从鸟从江,是一种生活在江边的水鸟。”

说完又在鸿字的下边,写了一个江字。

“大家注意,这里的江,不是现在的自然大型河流,它从水从工,为什么要从工呢?因为这个字,最早指的是一条人工河道。”

“具体在哪里?特指今天的鲁西地区的东平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一线的水系。因此‘鸟’与‘江’联合起来,其实表示‘沿着鲁西地区五湖水系南北迁徙的鸟’,所指即为天鹅和大雁。”

“这个字,还和‘洪’字通假,诸如《汉石经?尚书?洪范》:‘鲧陻鸿水,汨陈其五行。’诸如《荀子?成相》:‘禹有功,抑下鸿。’诸如《楚辞?屈原?天问》:‘不任汨鸿,师何以尚之。’这个意思,都是来自于泛滥的洪水,也有博大,旺盛的意思。”

“因何而通?因为鸿雁是洪水的先导,见到鸿雁,那洪水很快就会到来。”

“当时龙山文化时代,鲁西地区居着一个部族,共工氏。”

“‘共工’就是众人合力治水的意思。故《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共工氏以水纪,为水师而水名。’”

“所以鲁西地区五湖一线水系,实际上是由共工氏领导实施的大规模治水工程,是在原有天然湖泽系统基础上,由人工建成的水道,故以‘水’合‘工’,造出了‘江’字。”

“这些东西有没有关联?其实我们只要将形容这条水系的两个字‘洪’‘江’,去掉水旁,答案就清楚了。”

下面听课的人传来一阵骚动:“共工,这里藏着共工……”

老伯笑道:“看,我们中国的文字就是这么神奇,在造字的过程中,本身就承载着历史信息,而且它们就简简单单地摆在那里,我们天天用着,却不一定清楚其来源。”

“夫子所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那不是夫子贪嘴,其实是比喻一个道理,学问要往精深里做。”

“好,鸿字的根脉讲清楚了,我们再来讲它的意向演变。”

“什么叫意向?意象,是中国传统抒情文学的重要范畴。三国时人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写道:‘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如象,尽象莫如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这就说得很明白了,意象是一种内心的观照,用语言表达出来,是主体心灵同化后的‘人性化的自然’,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意象融合了情感与想象。是我国古人‘禽兽比德’、‘物我相亲’的审美体验。具有无限情思之美,幽深而含蓄。”

“这和我们中国古人重视经验的思维习惯,推崇古籍的学术传统,讲究出处典故的文学表现风习有关。”

“某类意象一经前人使用,成为名篇佳作的闪光点后,便具备了某种文化能量,之后有可能在不同时代、不同文体的作品中被反复引用,最终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由于作者主体情感契合度的偏差,使得对同一事物,往往产生了不同的解读,因此赋予它们的象征意义也各不相同。”

“于是许多事物的意象变得丰富多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