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红楼之挽天倾> 第七百二十四章 黛玉:那样问来的,求来的,也好没意思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二十四章 黛玉:那样问来的,求来的,也好没意思了……(2 / 4)

沈邡看向周围几人,问道:「徐大人,还有白主簿,都有什么看法?」

徐世魁道:「朝廷的确没有撤换齐大学士,这永宁伯此来倒像是整饬江南江北武备的,京营、边军、南兵三处,原是朝廷要务,至于在盐务一事对齐阁老不怎么瞧上,贾杨之争,由来已久,可谓天下咸知,倒也没什么。

沈邡点了点头,看向一旁的白思行。

白思行目光幽幽,开口道:「东翁,学生怎么觉得这永宁伯此次南下,欲以兵务整饬盐务?」

沈邡道:「怎么说?」

「学生观其为人,心志坚毅,手段酷烈,从河南之乱再到都督河道,几是雷厉风行,杀伐果决。」白思行说着,目中似也有几分惊叹,似对贾珩的手段十分推崇。

卢朝云笑道:「白主簿,永宁伯并非不智之人,他真的要不管不顾,况且在河南、在河

道,虽行事手腕激进,但也不乏宽缓,下官倒

是觉得这永宁伯还是冲着江南江北的兵务而来,盐务的事儿,纵然想要插手,他没有借口,只能成为众矢之的。」

说着,看向沈邡道:「制台大人先前说的不错,以拖待变,北虏战事今年将有再起之势,那时,永宁伯势必不能在此地久待,那时候,齐党久劳无功,势必也要重返京师,届时,制台就可收督盐之权。」

沈邡面色默然,轻声说道:「但也不得不防。

白思行接话道:「制台,永宁伯收揽江北大营兵权,已是杀机暗藏,如不及早将其赶回京城,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沈邡道:「赶也不是那般好赶的,如今他刚至江北,方挫败了一次虏王刺杀,我等贸然

「举措,只能更让他拿了把柄,反而被动。

说着,看了一眼汪寿祺,也是一种警告。汪寿祺心头了然,这是在说,一些反制手段不能过火。

白思行见此,心底轻轻叹了一口气,制台大人是被东虏两个字惊着了,担心卷入更大的漩涡。

这顾虑也在情理之中,纵是再想将巡盐事权拿回两江总督衙门,也不能因为东虏一事被宫里申斥,那时就永无入阁辅政的机会。

汪寿祺听着几人议论,心头不免凛然。就在这时,恰逢对上沈邡的目光注视,连忙道:「制台大人,老朽省得厉害。」

「汪老爷稍安勿躁。」沈邡目光转而温和,看向汪寿祺,宽慰道:「朝廷也不是他一家独大的。」

汪寿祺连忙应是。

而后,汪寿祺在书吏相送中,出了两江总督衙门,不知何时,已是雨丝飘落,天际昏沉。

汪寿祺回眸看了一眼身后的两江总督衙门

,灯笼随风摇晃之下,洞开的大门恍若阎罗「老爷,咱们去哪儿。」赶车的管事,拿一把雨伞,走到近前,给汪寿祺遮挡着风起。

汪寿祺面色阴沉了些许,道:「先回景园别墅。」

明天他还要去拜访江南甄家,心头还是有些不落定。

而另外一边儿,待汪寿祺送出两江总督衙门,沈邡面色阴沉如水,起得身来,看向不知何时又飘起雨丝的庭院,道:「卢通判,派人盯着贾珩,看看他这几天都到了哪里。」「是,大人。」卢朝云离座起身,朝着沈邡拱手一礼,领命去了。

···.·宁国府

西跨院,厢房之中,高几上点起的烛火明亮堂皇,鎏金镂空精美的梳妆台前,坐着一个素色长裙,云鬓绾起的丽人。

妇人不施粉黛,容颜姝美,眉眼之间流溢着独属于成***人的气息,只是因为身上穿着孝服多了几许庄丽。

因为,尤氏与贾珍两人本身尚是夫妻,故而尤氏尚需服孝三年,但民间其实没有那般严格,只一年也就差不多,甚至还有改嫁。

尤氏看着梳妆镜上那张柔美的容颜,轻轻抚了抚鬓角不存在的皱纹,叹了一口气。

不远处另外一个丫鬟炒豆儿,端过茶盅,递将过去,递道:「奶奶,喝杯茶吧。」

尤氏轻轻应了一声,接过茶盅,转将身来,粉唇贴合在瓷杯上,抿了一口。

丫鬟银蝶提着裙子一角,跨过门槛,梳着两个小辫都在随风摇晃,进入厢房,说道:「奶奶,大爷过来了。」

铜镜之上的侧颜玉容,就有欣喜流溢,急声问道:「人到哪了?」

「奶奶,已经到前厅了。」银蝶欣然说道。

尤氏正要举步而去,旋即立定,重又幽幽叹了一口气,返回梳妆台重新落座。

她一个孀居之人,如何前去迎接着那人?只怕要给他招来一些闲言碎语。

念及此处,少妇捏着手帕在心口,忽而缓缓坐下,温婉如水的玉颜上,浮起一抹怅然若失。

正如《红楼梦》原著借冷子兴与贾雨村对话所言,金陵老宅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将一条街都占据,人烟阜盛,屋舍连绵。贾珩在贾族在金陵十二房族人引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