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都市言情>反派会洗脑(快穿)> 第46章 周明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章 周明田(1 / 5)

第四十六章二少爷我其实超正经der

东风吹, 战鼓擂,深秋时节, 两族将近五十万兵马对峙时, 忽有三千名身着青袍、文质彬彬的书生拿着书本从将士们身后走出, 他们走到两军阵前, 一掀袍子, 席地而坐, 随后开始摇头晃脑地齐声背诵着圣人言论。

大周的三十万将士们骑马的骑马, 站着的站着,推车的推车,抬炮的抬炮, 举盾的举盾, 布阵的布阵,各个皆训练有素,面色红润,底气十足。

而对比对面的二十万戎族兵士,则显然士气要压抑许多。

不怪他们士气低沉, 要怪, 只能怪周明田……的大炮就在一旁架着。

有被时人传为雷公电母赠给“明哥”的“神器”在此,有即便不用火*药大炮亦能以少胜多、单枪匹马闯进羌族王宫生擒羌族王、取代了常隆老将军被称为新一代当世军神*的周明田在此——戎族一干兵马,从士卒到将领,都觉得今日的太阳,当真是有些刺眼了。

刺眼到,他们恨不能留下几滴泪水来。

苍天不公!

以前是大魏, 现在是大周,不管哪朝哪代,明哥的军队都是战无败绩,还有天降神器,这场仗要怎么打!

是以,战场上没有战马嘶鸣、兵戈交加,又或是火炮连天之声,只有朗朗上口的读书声。虽然在有些人听来,三千余名学子嗡嗡念诵圣人言论的声音像极了成百上千只蚊子在耳边嗡嗡作响,配合着艳阳高照,秋高气爽,愈发让人觉得昏昏欲睡起来。

满脸络腮胡子的戎族王骑在大马上,目光略过念书念的他满脑子嗡嗡作响的一干学子,紧紧盯着不远处马上红衣银甲的青年男子,不由得忿忿的用戎族语低声骂了很多句:没想到大周的皇帝居然是个骚包!上战场穿什么红!还有这些弱不禁风的读书人是在干什么,难道是在学萨满念什么咒语吗?一定是在念咒语,不然他为什么这么困!

他本想高声骂出来的,但眼角余光看了看站在周明田身侧、满脸委屈之色的爱子滑苏稽,心肝就不由得疼的直抽抽。不管怎么说,滑苏稽都是他最疼爱的儿子,现在他在大周皇帝周明田的手上,难说他还能不能保住他一条性命了。就算是保住了性命,沦为大周俘虏又被重金赎回的王子,也会成为部落的罪人,这一辈子都不可能登上王位了。

两军对峙鸦雀无声,反倒是两军中间的三千学子念书声嗡嗡作响,这恐怕是古往今来,最为让人捧腹大笑的战场名场面之一了。

一般人都不会惹出这么让世人诟病他侮辱圣人之言、轻视读书人的行为,不过只要一想到这件事是周明田做的,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了。

毕竟,在他周明田做纨绔子弟的时候,再不正经的事情,碰到周二少爷,也能被他玩出花来,而当周明田造反成功做了皇帝之后,这种现象好像、可能、大概、一定是变本加厉了许多。

比如说,登基大典上发生的那些事情……

咳咳,这个不消多说。

反正令后世人捧腹大笑的是,名震中外、几乎成为这片大地上生存的人们的代名词的大周,身为开国皇帝的周明田颁发的第一部圣旨不是关于什么民生民心,又或是帝王祭天,或是封赏功臣宗室,或是数落前朝罪名的圣旨,而是,让登基大典当天扰乱行程的三千余名太学生,北行助阵,上战场!

还当真是君无戏言。

登基大典的随口一言,没人会想到这是明田深思熟虑后做出的一个重要决定,时人大多以为这是明田为了报这些学子扰乱他的登基大典的仇。

是的,没错,在学子自燃一事结束后,明田直接扔了那被礼部近百个官员熬夜三天三夜编造出来的写着一番新帝登基大典上该上告天地、下敬祖宗的言论的黄布,头也不甩地带着文武百官浩浩汤汤地回了宫,上朝。

整个登基大典,前后不过花了一个时辰,堪称史上耗费时日最短、同时留给后世最多趣味性故事的一个登基大典。

明田执意结束这半吊子登基大典时,也不是没有一些守旧的老臣要出来阻拦,但明田不过招招手,身前就涌出了千名上过前线、喋过血的硬汉开道,几乎算得上是硬生生地簇拥着文武百官进了宫,入了金銮殿。

从没见过血的一干言官,险些被刀枪在手、列队整齐、呼声响彻云霄的明军吓得当场失态。

回到金銮殿,也总有守旧的老臣跪地痛苦不已,痛诉明田不尊礼法。

他们倒是捡了个好说头,没有和那些学子一样直接说要反了明田,只是拿出了以前对待惠帝的气势和套路来对待明田。比方说,言官站出来一通陈诉,说明田今日对待读书人的态度太过轻视不屑,不利于治国啦巴拉巴拉,上到明田的一道封王封相(封惠帝为惠王,戚华庭为相)的圣旨,戚华庭究竟入不入朝堂,下到明田和他身边的来福、戚华庭、杜湘等人的关系密切、君臣不分,甚至是来福的头发梳歪了、明田的精神不济疑似后宫宫太多一定是帝王生活太奢侈要勤俭节约为国为民巴拉巴拉……

反正,重要的事情,无关紧要的事情,甚至两件毫无关联的事情,也能被一干言官拉出来说的唾沫横飞。

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