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章 第 81 章(2 / 3)

娶的妻子,是原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小夫妻感情不好,又出了这档子事儿,唐显悦那边就坐不住了,直接写信给郑成功,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

郑成功从信里知道郑经的所作所为,怒急攻心直接派兄长郑泰到思明斩妻子董氏、长子郑经及刚生下来的孙子郑克臧。

这下可好,局势更乱了。

郑泰等人觉得杀那么多人不好,只杀那个乳母和刚出生的婴孩就可以,唐家那边知道杀那么多人肯定也不愿意。

郑成功铁了心要杀了儿子稳定军心,没想到郑经在他不注意的时候已经笼络了不少他的手下,很快军中就发生了诸将联合抗命的事情。

与此同时,郑芝龙在北方被杀,永历帝朱由榔在缅甸遇害。

郑成功接连遭受打击,可不就一病不起暴病而亡了吗?

至于郑经有没有偷偷干些什么,他们不敢确定,但是十有八九和他有关,不然事情不会那么巧合。

郑成功死,郑经继位,郑成功之弟郑袭率众归降,台湾岛上的郑氏将士不说惶恐不安,各自拉帮结派是肯定的。

据台湾那边来报,郑经上位之后就规定岛上每户人家每月必须多征收粮米一斗充当军饷。

位子还没坐稳就先学会了横征暴敛那一套,就算没有大军压境,他们也迟早要完。

台湾归朝廷治理,岛上的百姓可以和岸上通商,沿海一带比北方富庶的多,不少台湾商人通过来往于两岸来养家糊口。朝廷禁止通商,郑经又在岛上横征暴敛,被断了财路的商人首先就会叛变。

朝廷出兵的话,郑经可以拿抵御朝廷的大军为借口稳定人心,他们有共同的敌人,稍微一煽动就是军民齐心协力抵御清军,而不是郑氏欺压百姓横征暴敛。

所以他们还是先不出兵,等台湾那边乱成一团活不下去了,他们再去招降胜算更大。

康熙若有所思的听他们分析局面,觉得他们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当个普通的少年郎可以争强好胜,当皇帝不行,他得权衡利弊得失,如果有更好的法子对敌,他也不是沉不住气。

如此一看,他和那郑经相比简直要强上天了。

“朕手里不光有孔元章的折子,还有施琅写的《边患宜靖疏》。”康熙从一堆奏折中翻出来另一本折子递给他们,“施琅的意思是,顺抚逆剿,大关国体,要迅速讨伐台湾,剿灭郑氏乱军,如此才能令民生得宁,边疆永安。”

康亲王咧嘴笑笑,“施琅那边不用管,皇上要是不放心,把他招回京城待命就是。”

他和施琅打过交道,那人打起仗来很是生猛,不过要说他有多为朝廷着想却不一定,别看折子写的感人肺腑,里面能有三分真都够呛。

那家伙也是降将,早年在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手下当兵,后来郑芝龙投降,他在郑芝龙的军队里也跟着成了大清的臣子。

郑芝龙投降,郑成功带着另一批郑氏将士在东南沿海一带抵抗朝廷,民间百姓大多对朝廷感官不好,郑成功一时间风头无两。

施琅在朝廷不受重用,看郑成功在沿海一带混的风生水起,二话不说又投了郑成功。

这样的人说他对朝廷有多忠心,反正他不信。

提起施琅,康亲王的话就多了起来,虽说那家伙对朝廷不见得忠心,但是不可否认,那是个不可多得的骁勇悍将。

巧了,施琅是个能打的,郑成功也不可小觑,两个人经常在同一件战事上有不同的想法,发生了分歧也不肯让步,没过多久又闹翻了。

顺治八年的时候,施琅和郑成功因为要不要在厦门岛设兵发生了激烈冲突,郑成功一怒之下直接把他的兵权给没收了。

施琅年轻气盛,熟读兵法精于战事,突然间被没收了兵权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于是就拿出家当和尚来威胁郑成功。

要么让他继续带兵,要么他就出家当和尚,二选一,爱咋咋。

施琅知道他是拿当和尚来威胁,郑成功也知道他不会真的去当和尚,但是他们两个心知肚明,底下的将士不知道啊,这一来一回就出事儿了。

施琅有个部下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情况,以为上官真的要出家当和尚,没几天就脱离施琅的部队跑去给郑成功当亲兵去了,这对施琅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暴脾气的施将军受不了这委屈,立刻派人把那个部下抓回来斩首示众,郑成功听说了之后连忙下令让他别杀,施将军置若罔闻,收到军令后不光没有刀下留人,还催着行刑官直接把人斩了。

要康亲王来说,不听令才是真施琅,把人放了才不像施将军的性情。

总之就是,郑成功觉得施琅不听话,不听话的手下再优秀也用不得,于是下令抓捕施琅一家处斩,要不是施琅有亲信部将和当地百姓的掩护,当时小命儿就交代在那儿了。

不过他逃出来了,他的父亲和弟弟却没逃出来,一家好几口都死在郑成功手上。

要不是这样,他施琅也不会再次投靠朝廷。

所以说,施琅上疏□□的折子不用细看,就算朝廷招降成功,他也会建议朝廷杀了郑氏一家,这是两家的私仇,无关家国大义。

“原来如此,朕还不知道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