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皇帝更想说的是,徒明玉比太子强多了。
这感想一出,皇帝就不由有个不切实际的期盼,怎么不是太子和徒明玉调个性子呢?
要是徒明玉为男儿身,皇帝哪里还需要发愁?
偏偏皇帝两个儿子,太子文弱,二皇子则是小家子气。
倒是女儿,徒明玉有治国安邦之才!
这念头一闪而逝,皇帝提起精神,调兵遣将,做了布置,就准备去围剿承恩公府,把人捉住再说。
证据确凿,皇帝可不想放纵了反贼,也无意以身犯险,来个引蛇出洞。
他可爱惜自己的性命了,不想要拿宝贵的生命做诱饵。
哪怕会被有心人揣测是清算功臣,也无所谓了。
皇帝自觉无愧于心,该信的自然会信。
不信的,他是皇帝,又能如何!
那些昏君还无缘无故降罪臣子呢,不也是理直气壮。
明君不代表做什么都要完美无缺。
等到官兵围住了承恩公府,捉住了陆家所有人,连带陆琪的党羽同谋都被下了大牢。
这一消息,才石破天惊,传遍了朝野上下,前朝后宫。
陆湛被人从被窝里挖出来时,该大怒不已。
转眼间成了阶下之囚,还有些如在梦中,恍恍惚惚。
倒是他的父亲陆琪,兄长陆涵,有些明了一切的无可奈何,颓丧淡然。
陆湛虽然受到父亲兄长的微妙影响,不把皇室放在眼中。可他确实不知道自己的亲人,有蓄意谋反的行径。
等到一家子男丁在大牢里团聚,陆涵对陆湛说:“接受现实吧。”
陆琪赞同地点点头,也说道:“小哥儿,你享受了家族的富贵,也该接受家族败亡的后果。”
陆湛听了,若有所思,咬紧牙关,低声说:“你们……是不是……”谋反?
如果没有出事,陆湛还反应不过来。
可一出事,看陆琪两人并不觉得冤枉的态度,再想起他在家中有意无意见到的奇怪事陌生人。
这么一组合,一联想,陆湛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他是询问,却更多的是肯定的语调。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陆湛就不指望还有别的可能了。
谋逆大罪,除了一死,别无选择。
宫中,陆皇后得了消息,去见皇帝,想要给陆家求情。
太子也去了,也想为陆家求情。
可是皇帝统统不见,只让他们回去。
陆皇后无法,等徒明玉来请安,就指望着她,说:“凤仪,你舅舅家出了事,快去求求你父皇!”
陆皇后是清楚的,皇帝肯见徒明玉。
陆皇后这般急迫,除了担心陆家所有亲人的安危之故,还有唯恐自己与太子地位不稳当之缘由。
徒明玉听了,心头无语,陆皇后遇事,只知道求情,她就没有想过,要去打听打听陆家的罪名吗?
徒明玉说:“母后,我不会去求父皇饶了陆家,也劝母后别去费这个劲儿了。”
陆皇后很是生气:“你一点也不记着你的舅舅,还有你的未婚夫,湛儿你也不管不顾了。”
徒明玉摇头:“陆湛没了,父皇会给我另指一个更好的夫婿。”
陆皇后的脸上露出“你怎么可以这么无情”的神情,顶着控诉的视线,徒明玉依旧不紧不慢道:“至于舅舅,他犯了谋逆大罪,我可不敢给他请求。”
“更不愿意,给他求情!”
如果陆琪成功了,就算徒明玉有一半陆家的血,她身为前朝公主,能有如今的日子过?
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面对根本利益冲突的敌人,求情?不是很可笑。
听到“谋逆大罪”四个字,陆皇后恍若天塌一般,脸色全是震惊。
徒明玉瞥了她一眼,真心劝告:“母后还是先去打听打听情况,再来筹谋吧。”
说完,徒明玉就请辞了。
被她震得头昏脑涨的陆皇后无意理会,急急忙忙派人去打听陆家的罪名。
还派人给太子传话,让他也探听一二。
自听闻陆家出事,陆皇后这着急得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心,终于有了片刻安定。
即使是被坏消息,凉透了心扉。
等到陆皇后和太子聚在一起,把各自得到的消息一说,他们傻眼了。
这怎么办?舅舅(哥哥)怎么可以做出这样的事情?
太子和陆皇后心里控诉陆琪,难受不已。
他们也不是傻子,读了几页史书,亡国的太子皇后,还能有啥好果子吃?
就算陆琪愿意成功之后,饶妹妹外甥性命,也不比现今!
他们心里面不是不怨恨,不是不埋怨的。
可是,等到陆皇后和太子去天牢探望了陆家的男丁女眷,看到自己的老母亲(外祖母)那样憔悴落魄,还有一向疼爱宠溺(慈爱温和)的哥哥(舅舅),以及一向亲近的侄子(表哥)。
他们不由得软了心肠。
这不是没成功吗?
他们不痛不痒地想。
转而就升起了请求皇帝网开一面的念头。
好歹看在亲戚一场的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