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明玉》
徒明玉竟不知晓,原来在琼林宴后几天,二公主出宫频频,是为了去见文灏然。
哪怕她一厢情愿了些,是二公主刻意去偶遇文灏然,架不住她这样的举动,表明了心迹。
于是,满城贵族消息稍稍灵通的都知道,二公主对文灏然有意。
大概二公主便是想要如此,摆明车马,谁会跟她抢文灏然呢?
就是要抢,也不会这般光明正大表露出来。
没想到,文灏然和徒明玉之间,来了一出英雄救美,二公主恐怕万万没想到。
徒明玉希望风波平息,可这二公主却兴起了风浪。
王公贵族夫人诰命贵女只是私下里揣测,莫不是凤仪公主也有意文灏然?
二公主却直接向皇后告了一状,对象自然是徒明玉。
站在二公主的角度,她是委屈的。
皇宫里有什么好东西,都被皇帝眼巴巴地送到徒明玉面前。东海明珠,轻云纱,羊脂白玉……
她只能捡徒明玉看不上眼的零碎。
凤仪公主朝野上下,闻名遐迩,人人称羡,可谁知大昭还有一个二公主?
就是在宫里,也是每每记着凤仪公主顶顶尊贵的人儿,不可得罪。
若不是皇后为了贤良之名,记着点二公主,她自觉早没了下脚地。
以前也就罢了,二公主知道她不如凤仪在父皇跟前受宠,可现在她看好的如意郎君,也受到了凤仪的觊觎,她是万万不能再忍的。
二公主气急之下,就一怒捅到了皇后那里。
她勉强给皇后请完了安,就说:“母后,儿臣对那文灏然有意,可否请凤仪皇姐相让?”
二公主如此直白,只差指着徒明玉的鼻子,骂她和自己抢如意郎君了。
就是徒明玉这会儿子不在这里,她的亲娘皇后听了,也不甚舒服。
可皇后想的是:凤仪玲珑心肝,难道不知道她有意撮合她嫁回娘家?
竟然如此作态,未免太不知所谓。
皇后有意教训徒明玉,好让她服服帖帖地嫁回陆家。陆湛最为出众,不算委屈她了。
因着这般想法,陆皇后便顺着二公主的说法,道:“有这回事?”
“我的儿,你别委屈了。等凤仪来了,我一定好好惩罚凤仪。”
陆皇后这般表态,还不忘说着:“文灏然好大福气!母后过两天就和陛下商量商量,定然让我儿如愿。”
二公主得了准话,倒不意外,陆皇后在她面前,从来好一派慈母作态。
谁叫陆皇后先生了凤仪,又生了太子,宫中他人所出却是少之又少,只有二皇子和二公主,三公主。
陆皇后占尽了便宜,就非常忌惮别人说她善妒,不贤良。
怕因此动摇后位,甚至是太子之位。
可要是她真的任由皇子诞生,陆皇后也不愿意。
名声和实际利益,她还是衡量得清楚的。
那就只能在慈母路线上做文章了。
二公主就是她的主要慈爱对象。
毕竟,总不能在自己的亲儿女身上,显示贤良大度吧?
二皇子不可不防,三公主又年纪尚小。
就只能是二公主了。
二公主因为陆皇后的这种心思,得了不少好处,却未必领情。
她内心深处,深深觉得,她贵为公主,这些东西,难道不是应得的?
这时,徒明玉却在皇帝的身边陪伴。
御书房内,皇帝问:“我的儿,你觉得派谁去查江南盐政比较好?”
自从徒明玉陆陆续续给皇帝出了不少主意。
比如首辅的人选,现任首辅严大人出身寒门,精明强干,又体察上意。皇帝别提对他多满意了。
又如皇帝忌惮郑松大将军,功高盖主,徒明玉就给他推荐了三个将帅之才。果然立时建功,不让皇帝只能倚重一个人,军中不再一家为王。
说来话长,因着徒明玉火眼金睛,慧眼识珠,为皇帝举荐了不少大有才华之人。
只是多了一些大才之人,皇帝便平衡了整个朝廷的局势,大权在握,乾纲独断,意气风发。
体会到了权势在握的好处,怎能让皇帝不对徒明玉这个善于看人的女儿宠爱有加?
这不,江南的盐务出了问题,皇帝要派人去彻查,便又来询问徒明玉的意思。
徒明玉便说:“可得文武兼并,文以武辅,防止有人狗急跳墙才是。”
这回答中规中矩,只是平常。
皇帝不以为意,计策再不出奇,也要看做事的人如何。
派对了人,便是一个合格的上位者了。
皇帝要的是徒明玉给出合适的人选,供他选择。
徒明玉心知肚明,稍后便说:“上一科的探花,如今还在翰林院修书的梁臻,侍读学士程文锦,还有安定侯世子,今科探花文灏然,以及陆湛。”
皇帝笑:“我儿举贤不避亲呢。”
徒明玉眉眼弯弯,并不失态。
皇帝问:“这是文,武呢?”
徒明玉便说:“我身边的那个侍卫首领,留给父皇了。”
皇帝眼馋他身手强悍,处事谨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