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河州乃至于廓州的部族,有了问题都喜欢找他调解。 大家也都服他的调解,认为他公正、清廉。 显然,这都是吏部刻意运作下的结果。 而现在的吏部尚书是谁? 故宰相曾公亮之子曾孝宽! 可是,这位天官以种建中在汴京观察到的情况来,他实际上并不管事。 每天坐衙,都是在喝茶,吏部上下大小事务,特别是选官、注阙的事情,他都是丢给下面的人在做。 尤其是吏部侍郎王子韶! 更微妙的是,种建中记得,他六月下旬离京前曾听说,吏部侍郎王子韶,已因为‘勤于王事、勇于任事、选官任贤’,而被降诏嘉奖,甚至追赠了父母官爵,妻子也有了诰命。 而王子韶什么时候,升的吏部侍郎? 五月! 所以…… 王子韶的勤于王事、勇于任事,选官任贤,就是指的他对熙河路的这一系列任官差遣安排吧? 种建中想着这些事情心绪就忍不住沸腾起来。 他可是在御前以武臣身份,教授了官家数月的武艺。 虽然官家很少会主动和他说话。 偶尔问起来,也主要是以拉家常为主,又或者以勉励、鼓舞为主。 可是,种建中自己会观察啊。 以他的观察来看,那位官家,年纪虽然小,但把控权力却很紧。 不要看,如今是两宫听政,而两宫不懂庶政,大部分事情都是交给都堂宰执商议,她们只做最后的确认。 看上去,大宋的现状是天子垂拱,两宫肃然,宰执共治。 可实际上呢? 三衙、皇城司、开封府,都在那位官家手中捏着。 而吏部、户部、大理寺这样的关键机构,也被这位官家利用一次次机会,或掌握在自己手中,或拜授了他想要拜授的人。 王子韶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五月份的时候,王子韶本来还在被人弹劾,别说上任吏部,能保住寄禄官外放就阿弥陀佛了。 但是,很快就发生了翻转。 王子韶屁事没事,顺利走马上任吏部。 反倒是弹劾他的御史吕陶等人,被反手一巴掌拍在了地上——他们在四月份留中的一份议论文彦博年迈,应该少去都堂的奏疏,不知道怎么就‘外泄’了。 于是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发脾气了,撂挑子了。 最后,还是官家亲临文府慰问、勉励,才将这位元老哄了回去。 吕陶等人因此灰头土脸。 朝廷虽然没有实际处置他们,甚至都没有训斥他们。 可自那以后,他们就安静了很多。 再也不敢随便开口了。 而这个事情和随后发生的,前宰相吴充子吴安持进太学学习,然后与江宁的王安石之女和离、并将王家嫁妆全部送回江宁一事。 是种建中离京前,汴京城议论的最多的几个事情。 坊间的人怎么说来着? “当今官家,颇类汉文!” 汉文帝,乃是明君,要不怎么说汴京人的政治觉悟就是高! 连腹诽天家,都能说的这么好听! 脑子里想着这些事情,种建中就已经被王厚扶了起来:“彝叔啊,你我乃世交,不必这般生分!” “国家法度不可废弛!”种建中收敛心神,正色的回答。 在御前的那几个月,锻炼了他。 让他学会了很多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在公开场合一定要称职务! 不然,有些人是真的会翻脸的! 王厚也习惯了种建中这个严肃的态度,笑着道:“彝叔此行可还顺利?” “回州倅,末将自出枹罕以来,所过之地,民众皆竭诚欢迎,送饭送水接纳大军,犹如家人。” 王厚微笑着骄傲起来:“这是自然!” 这是他的政绩,也是他的功劳。 这一战后,廓州百姓,箪食浆壶以迎王师的事情传回汴京。 朝廷肯定会瞩目于此。 升官赏爵,只在等闲! 种建中却是有些不懂,他看向王厚,问道:“州倅,末将有一事请教。” 王厚笑眯眯的看向种建中,他知道对方想要问什么? 无非不过是,廓州今年才设,而且是羁縻州。 在这之前,大唐廓州已陷吐蕃百五十年,当地基本没有了汉人。 这沿路的吐蕃部族、羌人部族,不将宋军视作敌人也就罢了。 怎会如此热情的迎接,其热情程度,几乎达到了传说的‘箪食壶浆’的程度! 这简直是神话! 于是,王厚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用着他那口浓厚的熙河口音的正韵问道:“彝叔可读过《礼记》?” 种建中点点头,他当然读过! 他从元丰六年开始,一直在汴京备战科举。 家里的藏书,都快被他翻烂了。 “那彝叔可还记得,礼记.哀公问的内容?” 种建中自然记得,只是,这和廓州的事情有什么关系?难道,这廓州的吐蕃、羌人,还学过圣人文章,知道衣冠礼仪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