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复杂极了。 最后,只能安慰道: 踏实走好脚下的路吧。洪武朝的尚书,谁当谁知道,不容易! 【整个靖难期间,是他在北平处理粮饷、供给问题,兼职安抚士兵、百姓,被比作汉之萧何。】 汉之萧何! 朱棣怦然心动:这么强的吗? 虽然现在不能和他有过多的交往,但是我可以假装路过,远远看看我的萧何。 不过他也产生了一点疑惑: 但是为什么之前说永乐名臣的时候,没有提起他呢? 【算是朱棣拥有郁新、夏原吉前的第一位大管家。 个么花心的朱棣到达他忠诚的南京以后,见到了他死前都在喊的夏原吉,把人从户部右侍郎升为了左侍郎,又向当时致仕在家的郁新发出爱的呼唤,我滴亲人呐,你快来呀。 郁新感应燕王滴召唤,来啦!】 朱棣瞬间将脑袋扭向郁新,快得都要叫人怀疑他的脖子是不是要扭到了。他看着郁新。 郁新看着他。 朱棣笑了。 郁新也笑了。 虽然此时,他们未有一句话说。 但是,灵堂里的其他所有人,都感觉到一阵牙酸.... 只有朱允蚊,在心中愤愤说:大家都是乱臣贼子,赵清那样以老推迟的,果然是凤毛麟角! 你郁新还说郭资太猴急了,你看看你自己的样子,真恨不得即刻就拜倒在朱棣的龙袍底下了是吧! 【郭资就被挪到北京行部尚书的位置——一个职介、待遇等同六部尚书,但本质上还是北京□口、省长的活。 后来郁新死了,夏原吉跟着他去当行在户部尚书时,朱棣又把郭资扔回南京户部尚书。啧啧啧,他果然还是更馋新的户部宝贝。什么萧何,好短暂,永 远的第二选择才szd!PS:夏原吉也是郁新推荐提拔的,郁新眼光真不错。】 郁新越发的抬首挺胸起来。 我,郁新,善于发掘人才! 朱棣也越发了感动了起来,不禁伸出双手,猴急的握住了郁新的手手,说: “爱卿之眼光,果然独到,爱卿可要发挥自己眼光上的优势,多替我——多替父皇——发掘新的人才啊。" 老朱看着朱棣,想要打断嘛,又觉得朱棣在这时候还能记得自己也算是不错啦。便决定睁一只闭一只眼,先放过朱棣。 只有朱允蚊无情的说出了华点: “夏原吉去当行在户部尚书的话,大概郁尚书你永乐八年已经死了吧。" 啊! 郁新当时愣住。 此乃乐极生悲乎? 【郭资一直活到了73岁,据说致仕归乡的他被宣宗起复后,步履蹒跚还坚持寒暑不辍的去衙门上班,张廷玉评价他和吕震都是,才干不错,操行不OK。】 “吕震!”朱元璋记得呢,这是个小时候就能日记万言的神童呢,后来中举入了太学,自己准备全国清查田亩定赋税时,这小子去了两浙,干得不错,封了山西按察司佥事…… 嗯,出去就检查看看他的考核表。 若有才干,再找人盯紧点,务必让他专心才干,没时间没机会暴露品行。 【怎么讲捏,吕震明史里名声不太好,有几桩公案,但郭资后来的传记也没啥复杂恩怨,这里的操行指的还是投的太迅速了。 (PS,吕震和郭资、墨麟一起投的,他当时也在北平当官) 和,劝进的太猴急了吧(。 让我们see see这几位急急劝进者都说了些什么。 开场,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啊,这个革命和咱们现在的熟悉的革命不一样。】对于这“革命”,之前朱棣已经暗暗分析过了。现在他一听这革命,心中便咯噔一声,觉得脖子有点凉凉的。 【我们认为,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演变的必然结果,源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新旧社会形态更替的关键环节,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皇子们:"嗯?嗯? 34; 大家评价了下: "虽然明明是在说大白话,但是好像好久没有听到这么难懂的大白话了……"郁新也听得懵懵懂懂,一面觉得这实在太大逆不道了,一面却悄然将这话记了下来。不就是过目成诵吗?谁还没有这点能力了似地!而老朱与朱棣,一齐陷入了沉思。 接着,朱棣喃喃道:"起初,爹是农民阶级,元朝是统治阶级,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