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隆万盛世> 第937章 农科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37章 农科院(2 / 3)

边学着种植了一些。

现在西苑靠近太素殿那边种植了一片,其他地方就没有种植了。”

那花匠说完,小皇帝朱翊钧就诧异道:“太素殿那边不都是山坡吗?这东西能在山坡上种植?”

要知道,大明朝使用的作物,现在可大多是传统植物,俗称的五谷杂粮。

在后世,五谷杂粮一般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同时也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

不过这个时候说的五谷,其实是指《黄帝内经》中记载的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是没有玉米存在的,所以也有人戏称玉米为六谷。

当然,随着中国人种植粮食作物的变化,玉米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也被纳入五谷之一,但那也是时代变迁的结果。

“云南土司进贡?”

不过这会儿魏广德关注的不是这东西种那里,而是对它的来源产生了兴趣。

“回魏阁老,确实是云南土司进贡,具体是何人还得查查宫里的记载。”

那花匠小心翼翼的答道。

到现在他们心里也没底,忽然被人叫到宫里来。

好在内侍来传召的时候也说了,陛下要问御麦的事儿,他们是熟悉那东西的,所以才被叫来。

这老花匠很小就跟着长辈在宫里当差,自然熟悉御麦。

以往,这东西成熟后,因为嘉靖皇帝不喜欢吃,其他的太监除了尝尝鲜也就丢弃,都是他们带回去给家里吃,所以知道这东西是确实能吃的,倒是不担心吃了会有什么问题。

“这东西云南一直就有吗?”

魏广德好奇问道。

“这个.....”

那花匠低头似是在回忆,当初找来云南土司随从传授种植技术时,花匠年纪还小,所以这会儿还得好好想想才敢回答。

魏广德也不急,就这么静静坐着等待起来。

一小会儿后,花匠才抬头,他不敢看小皇帝,而是看着魏广德答道:“记忆里好似听说这东西出于西番,他们是叫它番麦。

那时候小人年岁还小,就是跟着那土司的随从学习种植技术,其他的也不知道了。”

“你们是把御麦种在山坡上?”

魏广德又问道。

“是的,这御麦很好种植,不似平常作物般需要平坦肥沃田地,只需有土就行,山间河谷都可种植,而且御麦也就是种下去的时候需要浇水,平时就只是除除草,主要就是注意排水。

御麦不喜水,若是被水泡了就坏了,所以山坡种植最利于排水.....”

说到种植,自然是他的专业,那花匠就在那里絮絮叨叨念叨半天,不过魏广德也只是倾听,并没有出言打断。

通过那花匠的描述,魏广德大致可以判断出一点,那就是玉米好养活,主要是可以种植在山区,平常作物不易生长的地方,而且对水的需求也比普通作物少。

不过等花匠说道御麦产量,多少还是让魏广德有一点失望。

“这御麦一年能产多少,这个以前没算过,按小人估计,要是亩产的话,去芯应该有一石的样子。”

明朝的一石,也就是百二十斤,玉米这年头产量这么低,倒是魏广德没预料到的。

当然,老花匠的估算也未必准,毕竟并没有专门计算过,想来他也不敢把这东西的产量报的太高,否则万一没那么多,可就会担责任了。

或许是看大魏广德脸上略微失望的表情,那老花匠又急忙说道:“魏阁老,其实这御麦的产量,也不算低了,须知良田产稻谷一季也不过二三石,这御麦种植的地方可不是良田。

而且,这御麦在西苑,也是被作为沿山道路两侧的装饰花卉,所以......”

“你们有拿这种子专门种过吗?”

魏广德又追问道。

听到魏广德这么问,那老花匠和旁边另一人吓得立即跪倒,大声喊道:“大人,冤枉啊,这可是宫里的东西,小人怎么敢拿出去私自种植,大人,真没有啊。”

“起来起来,没说你拿出去种了,我只是想知道这东西一季的产量如何。”

魏广德不耐烦挥手,让两个被吓得魂不附体的花匠安心。

“魏师傅,你这是.....”

小皇帝没问出口,不过意思还是很明显,他想知道魏广德问这些的用意。

“此物倒是新奇,味道按照他们所说,煮食味道一般,但是煲汤却是鲜美异常。

不过臣最关注的还是,此物适用于山区种植,且对水要求不高。

陛下,我大明西北可是多山地形,似乎正适合这御麦的种植。

若是真能在山地获得亩产一石的粮食,倒是可以成为无数人活命的口粮。”

魏广德向小皇帝朱翊钧拱手说道,“记得当初臣在江西参加乡试时,策略就是抗旱,当时大明各地天灾不断,南北各省皆有不同程度的旱情,许多田地因此颗粒无收。

臣当时的策略对此的应对除兴修水利存蓄水源外,还提到朝廷设专门的衙门,研究寻找抗旱作物,并将之推广.....”

魏广德把当初自己策略的大概内容想小皇帝简述了一遍,对其中他不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