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隆万盛世> 第936章 御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36章 御麦(2 / 3)

问话,顿时有些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魏阁老,昨日何雒文何讲官给皇爷布置抄习课业比较重,皇爷抄到很晚才完成。”

一边的近侍太监这会儿开口替小皇帝解释道。

魏广德也懒得问太监的名字,而是看着朱翊钧道:‘想来白日时,陛下又贪玩了吧,否则讲官所布置作业,断不会影响到陛下休息。’

这时代,日讲官给皇帝布置的作业,无非就是背诵或者抄习圣贤之书,或者皇明祖训,要说多那也绝对不会很多。

如果小皇帝真的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影响到休息,那只能说肯定是贪玩耽误了做作业的时间。

“陛下,当初先帝在时,你可有先帝可以遮风挡雨,所以那些年你在宫里很逍遥自在。

可是现在形势不同了,你已经登基成为皇帝,即便年岁再轻,也是皇帝,天下之主,就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你现在年龄小,自然暂时不用如此,但也得好好学习,为将来亲政打下基础才是。”

魏广德接下来也不做其他,就按照早就商议好的内容给小皇帝朱翊钧上课。

小皇帝的课业是内阁三人和吏部尚书陆树声一起定下来的,教的东西因为不用科举,所以也和私塾教书不同。

私塾教书一是为了让学生识字,而则是为了应对科举,所以四书五经都要求学习,这样看到八股文出题才能对的上来。

而皇帝这个职业很特殊,是传承制,不用科举就能掌权。

当然,类似的还有军职,比如世袭百户、千户和指挥,这些也都是到了年岁就可以掌权。

从权利的角度上说,世袭军职似乎比世袭爵位还要好,因为有实权,而爵位没有实权,得看袭爵人和皇帝的远近亲疏,才由皇帝安排官职。

小皇帝朱翊钧的课程,主要是学习《大学》和《尚书》,按照安排,应该是先读《大学》十遍,次读《尚书》十遍,然后就是讲官各随进讲。

这个,其实不是张居正、魏广德定下来的,而是参考了当初英宗皇帝的学习课程。

魏广德修的是《尚书》,倒是和了给小皇帝讲课的要求。

不过《尚书》这本书,是四书五经里最麻烦的一本书,所选之人甚少,字数虽少,却因为需要极强的记忆力,而让人望而却步。

《尚书》所用词汇十分古老,行文习惯也与今天差异极大,基于此,一般人不会去读。

《尚书》是汉代的叫法,以前就叫《书》,作为记言体史书,《尚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官方档案文献资料之一,最初有多少篇,不知道,相传是由孔子删削整理出来的。

秦始皇焚书坑儒,禁绝《诗》《书》、诸子百家着作的流传学习。

济南人伏生是秦博士,焚书令下,他把《尚书》藏在墙壁之中,后来的战乱中,伏生四处流亡。直到汉初,社会安定下来,他回去找书,已经损坏十多篇,只剩二十九篇了。

把《尚书》背下来可不容易,离开文字,就算伏生这样的学者,也无法让全书复原,只好用剩下的二十九篇在山东教书。

汉代通行文字是隶书,伏生之前藏起来的书是用秦篆或者古籀文字写的。

因此,伏生教书时,得把古文字翻译成“今文”,汉代立五经博士,就是用今文《尚书》做教材。

《尚书》的理解有多难?

用国学大师梁启超的话说就是,看《尚书》若是不看注释就看不懂。

《尚书·盘庚》里有这么一句话:“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

是不是有一种“每一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就不知什么意思”的感觉?

但看看注释就很容易明白,“迪”是语气助词,没有意义。

“高后”是高祖、先祖的意思。

“丕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崇”是重大的意思。

“弗祥”是不祥、罪罚的意思。

素衣连在一起,意思是说“先祖于是就会重重地降下灾祸”。

尽管如此,《尚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上古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记录了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

《尚书》的内容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宗教制度、军事制度、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它记录了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尚书》中的《甘誓》、《汤誓》、《盘庚》等篇章是研究上古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重要文献。

另外,《尚书》中也包含了一些哲学思想,例如《咸有一德》篇中体现了儒家的道德思想,认为人应该遵守道德规范,追求道德完善。

《洪范》篇中则阐述了儒家的天命观,认为天命是神圣的,人应该顺应天命。

总的来说,《尚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具有重要价值。

既然这么重要,晦涩难懂的《尚书》也就成了皇帝的必修教材,自汉代起就是每个帝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