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她开玩笑地说道,又问,“看来你以后打算回去?” “还没决定,但像你说的,我两耳不闻窗外事,在哪里都没所谓。”事实上他在国外已经八年,早已习惯了这边的生活方式,国内的朋友反而联系得很少了。 “我为祖国痛失你这样的人才表示遗憾,我好像只是单纯不愿意这么快回去而已。”这话说出来她才发信原来不知不觉某人对她的影响已经这么大。 “多尝试一下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好,还年轻,不用那么着急做选择。” 很像一个年长者的经验之谈。 俩人做回朋友后,偶尔聊聊天,比之前的关系更好。叶骢只比她大四岁,更多的时候更像一个温暖的大哥哥。 她开始老实上班。 两三个月下来,体会到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同事看起来都很友好,背后的心思却不比国内勾心斗角简单,再加上她是外国人,很多时候会感觉融不进白人的圈子。她渐渐明白,走出学校这个圈子,自己不过是个不起眼的社会普罗大众。 然而生活在这座国际大都市,她早就洗掉内心对名校学历,精英生活的滤镜,她变得越来越独立。 和爸妈打电话的频率减少,聊起也都是那句话,一切都好。她常常半夜才打开朋友去圈,看看国内外的朋友们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但觉得自己早已脱离那个熟悉的圈子。 每个人都走上了自己的一条路,有抱怨,有不安,有期待,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有时候就是那么微薄,不刻意维持,大概都会在学校毕业后的岔路口越走越远。 毕业那会儿,她和易为洲在电话里大吵一架。 也不能算是吵,那人根本不会和人吵架。 她说不打算回国。易为洲说国外有什么好待的,我很挂念你,早些回来不好? 她心里憋着气拒绝,说你别瞧不起人,我靠我自己活得挺好。 那边对此不置一词,只说你试试吧,你不会长久待在那里。 林逸生被他肯定的语气当即气得挂了电话。隔了一段时间,俩人再联系,又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她从不主动联系易为洲,却能偶尔接到他的电话,这种情况下她倒也愿意和他分享分享生活和工作上的事儿。 她找不到一个词来形容他俩现在的关系,网友?又好像不止那点真心。 渐渐的,除了工作时间,她变得很少和外界联系。易为洲好像预判了她的路,生活并不是按她预期的方向发展,她开始怀疑这条路的正确性。 到第二个圣诞节的时候,她已经完全没有昨年上学时的心情。 她感觉到自己慢慢的变化,这种心境上的变化,让她对生活的热情渐渐减少。 当初逃避是为了什么?她达到目的了吗,她不知道。但她好像不再那么执着地想要一样东西,求而不得的东西太多。 少年时为自己未来编织的那个梦慢慢破碎了,每个人都在努力地生活,学校给大家施了障眼法,让人觉得一切东西都可以通过努力得到,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本身就存在差距。 生活应该是充满各种味道的,如果一个人连感知喜悦和悲伤的能力都在减弱的话,她一定成长了很多。 她慢慢从梦里醒来,开始认真为自己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