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明朝大昏君> 第331章 213 平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1章 213 平衡(3 / 5)

当中,成绩虽然比不上他们,但升官速度还是不慢的。甚至他和当时的大太监刘瑾之间的关系,也被很多人质疑。

有些人认为宋景得罪了刘瑾,所以从地方知州成为了河南道御史。因为按照大明朝惯例,知州是不可能转为御史的。地方知州是正五品官员,监察御史是正七品御史,所以知州是不会转到御史。所以很多人说刘瑾打压宋景。

可是同样,宋景在刘瑾当政的时候,一直在升官,或者说权力一直在增大。在他们那一批学生当中,宋景升官速度比顾鼎臣这样的状元还是厉害。

等到刘瑾被诛之后,宋景就离开了官场,更是证明刘瑾和宋景是有些关系的。而且之后朝廷大臣都不愿意提拔宋景来看,宋景和刘瑾的关系的确是有问题。就算没有问题,当时的官员都认为有问题,因此不愿意提拔宋景。

不过宋景此人的确是有能力的。

虽然不受那些朝廷高官待见,但他本人每每都能够做出大事情,让你不得不升他的官。任山西按察副使的时候,碰到了饥民暴乱。饥民暴乱规模越来越大,短时间之内有了快两万人。卫所参与镇压的部队,被人打的稀里哗啦,暴乱甚至席卷十多个县城。在山西官场束手无策,甚至调来一些边军镇压,都没有效果的时候,宋景此人横空出世。宋景此人树旗招人,对这些饥民剿抚并用,短时间之内平定了好几个县城的暴乱。还是那句话,饥民暴乱,就是因为没有吃的。宋景准确的摸到了这个,因此对于他们采取了安抚的策略,赦免他们的罪行,就追究领头的。

果然宋景出手之后,受到暴乱波及的县城,一大半都被他平定。接着再接再厉,不到一年之内彻底平乱,抓到了为首之人。一场泼天大祸,甚至惊动朝廷,被裹挟的饥民人数超过十万的大暴乱,就这么被宋景解决。

这么大的功劳,就算朝廷那些重臣不喜欢他,那也不能不赏。毕竟山西离京城这么近,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暴乱,会直接影响京城。

也因此宋景升为山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

山西这些年情况也不好。

相比起其他省份,山西也是宗藩多,好土地都被宗藩控制。而且这里又是军事重镇所在地,因此一旦天气情况不好,就很容易引起灾害。

到时候就会产生饥民。

宋景在山西那些年,虽然也有灾害年份,但整体上却能够保证山西的稳定。

政绩非常出色。

不过还是那句话。宋景历史太复杂,得不到朝廷重臣的欣赏。你就算是表现再出色,也没有用。朝廷没人欣赏,你就无法升官。所以把他踢倒了南京担任工部左侍郎。不过才五十岁的年纪,却到了南京养老。

仕途基本上就到头了。

但宋景显然不甘心这样结束。宋景能力出色,同样也是野心勃勃,并不甘心这样结束自己的仕途。因此他开始在朝中找一个后台,终于找到了王瓒、王宪他们这些皇帝“宠臣”。王瓒和王宪,手中缺乏人才,对于宋景这样入仕二十年,能力还很出众的官员是不会拒绝的。

所以朱厚熜询问通政使人选,王宪立马推荐了宋景。

“嗯。”

朱厚熜点头。

道:“等席书致仕之后,吏部廷推的时候,就推荐宋景吧。”

“臣遵旨。”

君臣之间没有多说话,但却很默契。

朱厚熜选择保陈九畴,但又不想自己的“宠臣”跟自己离心离德,所以安抚他们,给他们一个补偿。而且朱厚熜还是很大方的,直接给他们补偿一个大九卿通政使的位置。

作为皇帝要懂得平衡朝局。

现在朱厚熜就是如此。

任何一方势力,朱厚熜都不能允许他一家独大。如果朝臣一家独大,那么直接影响的就是皇帝的皇权。

“去吧。”

“臣告退。”

“臣告退。”

两个人退出了乾清宫。

走到外面,两个人相视一笑。虽然没能够拉下陈九畴,但从皇帝对他们补偿来看,皇帝对他们还是有“内疚”的。只要皇帝对他们还有“感情”,那么一个陈九畴的事情不算什么。

虽然没有处死陈九畴,但陈九畴也是贬官处理。算是大大削弱了蒋冕他们的实力,也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以后有的是机会弄死陈九畴,现在不用太着急。

两个人一边走,王瓒小声道:“最近听闻我们的廷尉(大理寺卿李昆)因为没能够成为刑部尚书,牢骚比较多,工作也不尽心。实在是有负皇上圣恩。”

“此等人实在是不配廷尉之职。”

两个人笑着说话。

虽然只是两句,但已经是明白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刚开始的时候,它根本就不认为自己面对这样一个对手需要动用武器,可此时此刻却不得不将武器取出,否则的话,它已经有些要抵挡不住了。浴火重生再强也是要不断消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