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子。 但宝钗和黛玉却不是,他们在很早之前都曾经“同榻共枕”过,但宝钗微垂的美人面也带着绯红羞意,长长的睫毛遮盖了那双含水杏眸。 黛玉随手将红盖头递给身边的丫鬟,揉了揉有些酸痛的肩膀。 他今日飞马进京,来不及沐浴洗漱,就换了喜服去接亲。 本不必这么赶的,但那押送进京的柳秋几次想逃脱,路上还有几伙人要来劫,大大耽误了行程。 坐帐撒帐,吃子孙饽饽,喝合卺酒。繁琐的礼节终于结束,几位讲礼的老嬷嬷才退了下去。 林家没有其他女眷,自然也无人来闹洞房。黛玉将洒在床帐上的红枣桂圆悉数抖下去,拖来一个大引枕就斜靠上去,手揉着眉心。 宝钗仍站在喝合卺酒的桌案旁,有些怔怔地看着姿态悠闲的新郎官。 他素日少穿大红衣裳,宝钗每日见他,不是青色的官袍,就是淡色的常服,连束发用的冠都是玄色木质的。而今日身穿锦缎喜袍,腰上白玉带,头上鎏金冠,锦绣辉煌,比神仙还要有神仙样。 宝钗都能想象出他骑马出现在贾府门口,众人是如何看直了眼,也能想象出他昂然立在堂前敬茶,母亲眼里该是多高兴,确实是一个涨脸面的女婿。 “你站在那里坐什么?”黛玉原本眯着的眼睛微睁,语气中有些疑惑。 他们本就熟识,如何这般羞郝? 宝钗轻挪莲步,袅袅婷婷地挨着床沿坐了,仍是眼帘微垂的新娘娇态。 黛玉忽地一笑,坐直了身子,手绕过宝钗的肩膀扭过她的脸来,呼吸喷吐在她的耳垂旁。 “真真是牡丹花颜,宝兄弟将你比作杨妃混账了点,但也没说错。” 宝钗果然眼睛一抬,眉头微挑,不复刚好羞涩不言之态。 黛玉哈哈大笑,逮着她要开口说话的时节将她的唇含住。 唇舌本是柔软,偏生黛玉又咬又搅,却让宝钗渐渐呼吸不过来。 “好了好了”,她含含糊糊地讨饶,手撑在胸膛上推着他。 黛玉虽听话地放开她,但仍松松地圈着她,半扬着眉,“还没一会儿呢。” 宝钗脱口道:“没你之前好。”上一次在聚贤院他喝醉了酒,亲吻时温柔得快要滴出水来,吻得宝钗的心云里雾里,头脑都不清明。 黛玉忍不住笑倒在引枕上,“那次其实你都记得对吗?上次在藏芳院你还不肯说。” 宝钗羞恼地咬唇,正当被取笑时,忽听门外有人说道:“少爷,席面上着人来请,说胡家公子周家大爷并冯公子卫公子都等着少爷去吃酒呢。” “不去,”黛玉困揉着太阳穴,“不是叫惟清替我挡着吗?” “胡家公子已经喝趴下了,今天郑老大人也来了。还有太子妃娘家的兄弟,柳家的姻亲,连崔贵人的外祖家都来了人......” 黛玉禁不住皱眉,闭上眼睛,神情很是不耐,半晌后才重新睁开,闷道:“我过会就去。” 宝钗知道喜宴上肯定是来了难缠的人,试探地开口,“我待会命人去唤你,就说我有些不舒服。” 黛玉起身掸了掸身上用金丝刺绣的喜袍,笑着摸她的脸,“不要你出头。那起人没一个好相与的,回头编排了你的坏话,倒让我心疼。” 宝钗心里微暖,临走时拉了拉他的袖角,“你不善饮,记得拿那醒酒石,得空就含着。” “记着了,你不必等我了,早些歇吧,今天肯定也累了。” 几句来回,俨然像是一对熟稔的夫妻。 待黛玉出房后,莺儿文杏等上来服侍,皆含笑道:“姑爷芝兰玉树,仪表堂堂,又前程似锦,刚才待姑娘也格外体贴。这等好郎婿,打着灯笼也难寻呢!” 宝钗红着脸瞪了一眼,便起身移至妆奁,卸簪净面。又有人忙忙去拿衣备水,侍候沐浴。 原本两家商议好,陪嫁过来四个丫鬟,后来因为宝钗的嫁妆中铺子多,又添了两对照看铺子的陪房。 所以现在陪侍在身边就有两位媳妇,一位姓刘,一位姓吴。 刘妈妈生了一张窄瘦脸,一双细长眼,一看就是心细的人。 此时宝钗身边只有一二人,她微低了身子,在宝钗的耳边道:“姑娘,我刚才照看姑娘嫁妆时,听见有人碎言,说姑爷从青州府带了一位年轻姑娘回来。”